九年級語文下冊學案及答案2
設計人:范書穎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知識,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
2、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
3、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資料助讀
孟子“性善論”的要點:
1、“善”是人的本性。
2、人有四種“本心”: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
3、人性變壞,是由于受外物的影響,不是本性的表現。
4、本性也需要“養”。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初讀課文 讀準字音
茍得 辟 一簞食 一豆羹 蹴爾 不屑 鄉為身死
三、 再讀課文 疏通文意
(結合文下注釋疏通文意,標出疑難,師生釋疑。)
解釋以下加點詞語和句子
故患有所不辟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鄉為身死而不受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鄉為身死而不受
故不為茍得也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此之謂失其本心。
四、 概括本文主旨
人在進行選擇時,應以義為重;人應保持自己的“本心”。
第二課時
一、 復習檢查
二、 結合原文 把握內涵
邊討論邊明確
1、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怎樣提出來的?
2、文中運用了那些修辭手法?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3、“此之謂失其本心”中“本心”具體指什么?這與“舍生取義”有何聯系?
4、我們該如何評價《魚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內容?
三、課堂小結
孟子以自己的行為實踐著自己的人生主張,孱弱的身軀擔負著民族的大義。面對散發著孟子生命氣息的文字,我們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義,這是怎樣的崇高與豁達,這是怎樣的氣魄與壯志;這是男兒舍身報國的壯志雄心,這是中華兒女報效母親的赤膽忠心。
四、中考鏈接
(一) 貴陽市(09貴州省)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令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解釋文段中加點的詞。(4分)
之 蹴 辯 已
2.翻譯劃線句“此之謂失其本心”這個句子。(2分)
3.填空:作者用“一簞食,一豆羹”來進行論證,這屬于________ 的論證方法。文段中著重論述了“__________ ”比“_________ ”更重要,人應該保有本心的道理。(3分)
4.請任意寫出文段中具有對比性的一組句子(內容)。(2分)
(二) 慶陽市(09甘肅省)
1. 下列加點字解釋相同的兩組是(4分,每個2分)( ) ( )
a. 弗敢加也 萬鐘于我何加焉 b. 故不為茍得也 為宮室之美為之
c. 得之則生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d. 鄉為身死而不受 便扶向路
e. 宮室之美 吾妻之美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