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科教興國的重托教案
第三節 科教興國的重托教案
[教學目標]
1、 情感、態度、價值觀:經過感受、體驗,認識到創新特別是教育創新、科技創新的重要意義;注重提高自身的創新素質,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2、 能力:注重培養和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
3、 知識:充分認識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意義;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了解教育權,同時明白義務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權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科教興國的重要性,了解教育權的含義,明白義務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權利;怎樣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
難點:如何理解義務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怎樣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權利?怎樣培養創新精神?
第一課時 珍惜受教育的權利
由于本課時內容主要是講述教育方面的,是第二節的延續,所以建議提到前面,作為第一課時。
一、導入:
展示材料:溫總理痛心坦言的一段材料。
引出:當今世界,競爭激烈,焦點在科技,關鍵在人才,基礎在教育?平膛d國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同時學習科教興國的知識(p63信息平臺)。
二、學習新課:珍惜受教育的權利
(一)問題隨想
《放牛娃的愿望》(見附錄5)、《同一片天空》
思考:看了上述對話,你有何感想?
歸納:從這段對話中我們可以發現,由于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貧困地區的人們陷入了一代又一代的貧困循環怪圈,因此我們應該珍惜受教育的機會,依法接受義務教育。
關于我國義務教育的相關知識,特別是下文要涉及到的,如義務教育的特征、年限、容易把受教育誤解為只是一種權利等問題
通過以往的知識,書本的知識,同伴的知識,老師的知識,共同探討這些問題。特別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基本特征。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平臺補充相關資料,讓學生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關于教育具有(強制性)的事例。
1996年底,原國家教委、國家計委和財政部三家聯合頒布了《義務教育學校收費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收學費,只繳雜費,符合借讀條件的學生繳借讀費,除此之外,未經三家聯合批準或省級人民政府批準,任何學校不得再向學生收取任何費用。(免費性)
(四)理論前沿
針對第受教育不僅是個權利的問題,過渡到:
公民
義務
權利
(通過受教育)
(國家)
獲得更好的自身發展
加速國家的發展
(個人)
(1)孩子上不上學只是個人的私事嗎?
(2)如果是謝友蘭自己不想上學,她就可以不上學嗎?
進一步說明:受教育不僅是公民的權利,也是義務。
(六)開動腦筋
閱讀教材p68金靖和特殊學生的故事,想一想:
1、 這些小孩的什么權利受到了侵害?這些小孩會給金靖怎樣的回答?
2、 你怎樣理解這位重新回到教室的學生的做法?你能設想一下這群小孩和這位特殊學生的將來嗎?
3、 假如這些小孩在你的身邊,你會伸出援助之手嗎?你將怎樣幫助他們?
目的讓學生明白,我們現在擁有的受教育權是多么的可貴,我們要珍惜,要充分享受自己受教育的權利。
小明是某校初三,面臨初中畢業,班上的同學都在認真地復習迎考,他卻整日無所事事,經常遲到曠課,違反校規。當同學、老師、家長為他著急和擔心時,他卻滿不在乎地說:“我是未成年人,應該受到《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保護,還有《義務教育法》必須保證我初中畢業,所以我才不擔心呢!”學校經過多次對他的教育無效,最后對小明做出了“開除學籍”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