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教案
東北風
陸地—海洋
旱 季表格2
水災
旱災
西南風的變化
來得早,退得晚,風力強
來得晚,退得早,風力弱由于受季風(特別是西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過于集中,且年際間變化極大, 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又很少,水旱災害頻繁。板書:水旱災害頻繁3.提出問題,分組討論。(1)印度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糧食生產不能自給的原因是什么?(2)印度在20世紀60年代之后,糧食迅速增長的突破口在哪里?4.學生發言,教師小結。由于水旱災 害頻繁、生產技術落后等原因,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印度糧食 不能自給,每年都需要進口大量的糧食。現在,印度糧食能夠自給要歸功于20世紀60年代推行的“綠色革命”。 (學生朗讀p38閱讀材料“綠色革命”)“綠色革命”改進了糧食生產技術,使糧食供應狀況逐步得以改善。目前,印度糧食不僅能夠自給,而且還有一定的余糧可供出口。板書:自給有余的糧食生產5.課件展示:圖9.31“印度年降水量與農作物分布”分析糧食作物的分布與降水量的地區分布、地形分布的對應關系。6.小組討論,評價點撥。水稻和小麥是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二者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通過對照可以發現,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勢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麥則主要分布在降水較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 原西北部。這也說明,農業生產和自然條件的關系是極為密切的。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地理環境,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方式也有很大的差異。 (對比印度南北方在飲食習慣方面的差異。同我國類似,印度也是“南米北面”,但是在制作方法上不太一樣)7.承接過渡:近代歷史上,印度有很長一段時期,處于英國殖民統治下,本國工業發展緩慢;獨立后,印度工業得以迅速的發展。 板書:完整的工業體系8.圖9.32“印度礦產資源與工業分布”,分析工業的分布與原料產地之間的關系,并完成表格。
工業部門
分布地區
主要工業城市
鋼鐵工業
煤、鐵產區
加爾各答
棉紡織工業
棉花產區
孟買、班加羅爾、新德里
麻紡織工業
黃麻產區
加爾各答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一般規律:工業中 心應接近原料產地。通過討論,使學生樹立以下信念: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雖然還十分落后,但未必什么產 業都是落后的。比如印度在核電技術及其應用、計算機軟件產品開發及出口、航天技術及其應用等方面的突破,都有力地說明了發展中國家是可以逐步趕上世界經濟水平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可以騰飛。板書:崛起的信息技術產業信息產業中心是:班加羅爾0
總結應用印度與我國同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印度的經濟發展中有許多可供我國借鑒的經驗。比如印度為解決糧食問題而進行的“綠色革 命”,印度大力發展高新產業的創新思路等。[反饋練習]1.下列有關印度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 b.印度曾是英國的殖民地c.印度人口僅次于中國,居世界第二位 d.印度目前已是發達國家2.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是( )a.水稻、玉米 b.小麥、玉米c.水稻、小麥 d.棉花、茶葉3.印度最大的港口和棉紡織工業中心是( )a.加爾各答 b.馬德拉斯 c.孟買 d.新德里4.在印度各民族工業中,迅速發展的是( )a.機械工業、電子、石油 b.采礦、紡織、航空c.電力、機械工業、鋼鐵 d.核能、食品、空間5.印度的礦產主要有鐵、煤等,它們分布在( )a.印度的東北部地區 b.恒河平原的上源c.印度半島的東北部 d.德干高原的東北部參考答案:1.d 2.c 3.c 4.c 5.d※活動與探究
印度在古代文明、自然條件與經濟發展及人口增長等方面與我國
板書設計
典型錯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