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提問:孝文帝為什么進行改革?
北方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學習,逐漸融合在一起,成為以農業為主的民族,民族融合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在這種趨勢下,孝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為了控制全國人民,在政治、經濟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1.孝文帝的改革內容
思考:在孝文帝改革內容中,你認為哪一項對民族融合最有影響力?而哪些政策可能會使屬于他們自己的文化消失?為什么?
①語言:說漢話。
展示材料:“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以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改;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仍故為,當加降黜,各宜深誡!”——這恐怕是對怎樣說話提出要求的第一位皇帝。
②姓氏:改漢姓。
結合p108改漢姓表,請問:孝文帝為什么把皇族姓氏改為“元”?
從孝文帝改革的各項內容來看,他是要徹底改變鮮卑人原有的生活方式,過漢人的生活。他禁止鮮卑人回到自己的故鄉,甚至連死后都不得歸葬自己的原鄉,這是一個多么不容易的決定啊!
提問:你們愿不愿意把家遷到西部去,永不再回?愿意的請舉手。
老師可不愿去,因為我祖祖輩輩都在這兒,我可不想背景離鄉。你們愿不愿意把名字永遠改為“拓拔”。為什么北魏的鮮卑人愿意?是百姓愿意?還是只是孝文帝的心愿?
所以站在鮮卑人的立場來看這件事是很悲情的。
討論:孝文帝當時是一個戰勝者、征服者,他為什么一定要堅持實施這樣的漢化政策,他大可以用武力將鮮卑文化推行于中國北方?
歸納:其一,孝文帝從小受漢族文化的熏陶,熱衷于中原文化;其二,孝文帝吸取前秦皇帝苻堅一味使用武力而最終失敗的教訓深知鮮卑族若要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立足生根,子子孫孫永遠安居樂業,就必須適應占中原主流的漢族人的文化;其三,漢族文化經過長期發展,各方面都有較游牧文化更高的使用價值,故游牧民族向漢文化學習與融合是必然的,因而面對繁華絢爛的漢文化的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客觀上講是順應時勢。這也證明了一個歷史上的通則,就是一個文化水準低的民族,即使最初能以武力征服一個文化水準高的民族,但終究還是會被這個文化水準高的民族所溶化進而消失無蹤。
動腦筋: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謚號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結合我們學過的課文想一想,這是為什么?
思考:在當今社會要發揚尊老、養老的風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2.改革的作用
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數民族的漢化,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我國南北方的統一。
3.北朝的分裂
北周統一北方,促進了民族間進一步融合,為以后隋朝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討論:你怎樣評價改革家孝文帝?
●課堂小結
1.組織學生對本課進行小結。
2.對學生所總結的本課內容進行點評。
3.統計學生各組得分情況,表揚課堂積極發言的同學。
●布置作業
寫一篇《我看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小論文 學生活動
答題方法:按教師指定要求回答與學生自由搶答相結合,按組計分。
學生通過回顧舊知得出答案:①第二次;②前秦皇帝苻堅
(設置問題,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根據思考題自學課文相關內容。
學生自行閱讀回答,老師引導歸納。(從服裝、飲食、農業生產技術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