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及答案全冊1
(2)春秋時期出現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稱霸中原的是誰?,
(3)假如你是齊桓公,應該怎樣作才能成就霸業?請同學們充當謀士,為齊桓公獻計獻策。小組討論,選出代表發言。
2.想一想:春秋時期,齊國和晉國能夠迅速強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請大家想一想,身處這樣一個環境中,一個國家怎樣才能避免被消滅的厄運呢?
4.如果你是當時的預言家,請你預測戰國時期的走向(或歷史發展趨勢)是什么?哪國最有能力主宰歷史?
精講點撥:1.齊桓公以后即起參與爭霸的是晉國和楚國。晉楚數次聯合盟國在中原地區的對決,先后持續百余年,是春秋時代最壯觀的景象。
2.戰國時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戰國七雄示意圖,總結口訣:"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
3.春秋時代的爭霸戰爭,軍隊數量較少,往往一天就決定戰爭勝負,強者通過召集盟會確立霸主地位,政治意味強烈。戰國兼并戰爭,動輒幾十萬大軍上陣,對陣雙方攻守持續幾個月,死傷幾萬、幾十萬,戰爭的殘酷性盡顯。對比分析齊桓公稱霸和秦趙長平之戰,上述特點明顯。教材弱化了對戰國兼并戰爭歷史作用的分析。但從教材“有些諸侯中被消滅,出現了一些疆域較大的國家”、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御秦軍的進攻“等表述中,就隱含著歷史走向統一趨勢的意思,我們要分析理解。
知識梳理:要求學生自行設計本節課的知識結構,體現知識的整體性。
知識結構圖表
達標檢測:
一、達標鞏固:
1.東周開始于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XX年c.公元前771年 d.公元前770年
2.下列關于春秋時期情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春秋是東周王朝的一個分期
b.春秋開始于公元前770年,結束于公元前476年
c.春秋時期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
d.春秋時期“霸主”取代了周天子
3.春秋時期,齊晉兩國能夠迅速強大的共同原因是
①政治上,改革內政 ②經濟上,發展生產、圮娛律,加強軍隊建設 ④用人上,都有賢相輔佐,如管仲、伍子胥、荻即虺隽恕白鹜跞烈摹钡钠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4.“退避三舍”這一典故來自于
a.城濮大戰 b.桂陵之戰c.馬陵之戰 d.長平之戰
5.立志雪恥,臥薪嘗膽的著名歷史人物是
a.伍子胥 b.勾踐 c.孫武 d.夫差
6.關于春秋爭霸戰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爭霸的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
b.爭霸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周天子的威信
c.爭霸的實質是為了獲取周天子過去的政治經濟特權
d.爭霸的結果是給社會帶來種種災難,但也出現了一些疆域較大的國家
7.“紙上談兵”的故事來自于
a.城濮大戰 b.桂陵之戰 c.馬陵之戰 d.長平之戰
8.歷史故事“烽火戲諸侯”是關于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厲王 d.周幽王
9.齊國之所以最先強大得益于
a.伊尹改革 b.姜尚改革 c.管仲改革 d.李悝改革
10.“三家分晉”的三家是
a.齊、楚、韓 b.趙、燕、魏 c.韓、趙、魏 d.楚、魏、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