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及答案全冊1
7.我國先民的足跡遍布于祖國的東西南北,已經發現的遺址數以萬計,但是地域文化卻各具風采,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環境不同 b. 使用的工具不同
c. 生活習慣不同 d. 思想意識不同
二、材料分析題
下面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郭沫若在參觀某一古代人類遺址時寫下的詩句:
“彩陶精美,畫紋亦多珠。或則呈人面,或則呈雙魚。農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護壕深二丈,其廣亦相如。何奈遺址中,獨不見文書。”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中詩歌的內容請你猜測出這是對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繪?
(2)你能舉出“或則呈人面,或則呈雙魚”的一個彩陶文物代表嗎?
(3)“農耕既普及”詩中描繪的原始居民耕種的是什么農作物?
⑷ 郭沫若參觀此遺址最大的遺憾是什么?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1 d 2 d 3 c 4 c 5 b 6 b 7 a
二材料分析題:(1)半坡(2)半坡人面魚紋盆(3)粟⑷沒有文字記載。
第三課 華夏之祖
【學習目標】
(1)掌握黃帝對人類的貢獻;夏朝的建立(重點);
(2)為什么說黃帝是“人文初祖”?“禪讓制”的含義(重點) 。
【課堂導入】
播放錄像《海內外華夏子孫在陜西黃帝陵舉行盛大的祭祖活動》,以此導入。
[自主學習](用15分鐘時間閱讀課文,找出下列問題并記憶。)
一、炎黃戰蚩尤
1、“涿鹿之戰”是怎么回事?
2、華夏族是怎樣形成的?
二、黃帝----“人文初祖”
三、堯、舜、禹的“禪讓
你能說說堯、舜、禹的故事嗎?除了課本上的外你還知道哪些?你能根據課本內容說說“禪讓”的含義嗎?
觀察教材中的插圖《傳說中黃帝對中華文明的貢獻》回答:“后人為什么稱黃帝是‘人文初祖’ ?
談一談什么樣的人才能被選為部落聯盟首領?
[合作探究】
遠古傳說和歷史事實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精講點撥】
1、 黃帝所進行的一系列戰爭,打破了氏族之間狹隘的界限,促進了相互間的交流和融合,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因而被尊為華夏族的祖先。
2、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是從中華文明的始祖黃帝算起的。黃帝發明了衣裳、舟車、宮室、挖井等,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后人還把其他一系列發明創造都歸于黃帝名下,認為他對中華早期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締造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稱他為華夏的“人文初祖”。
3、 “禪讓”的實質——是原始社會時期的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其表現有兩點:新的部落聯盟首領是通過部落聯盟會議民主推選出來的,;被推舉出的部落聯盟首領沒有特權。
4、 遠古傳說與歷史事實的聯系和區別:
遠古傳說:在文字發明以前,口耳相傳的神話傳說,是先民們對上古洪荒時代歷史的一種夸張的記述。不可否認這里有神話的成分,但不難發現者其中蘊含著某些比較可靠的歷史資料。
歷史事實:完全真實存在的客觀事實。
【達標檢測】
一、單項選擇題
1.被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
a炎帝 b黃帝 c蚩尤 d禹
2.“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聰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此詩是紀念誰的碑文( )
a.黃帝 b.大禹 c.蚩尤 d.女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