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大變革的時代案例我看商鞅變法
2.天下人才匯集于秦。
由于商鞅變法,秦國強大,經濟繁榮,天下濟世之才廣集到秦。秦出現了吸收和使用外國人才的高潮,高級官員多由外國人才充任。比如武王、昭王兩代先后為相者13人,其中12人非秦人。秦國還形成了一套吸收、使用外國人才的制度即客卿制度,造就了清明吏治。著名思想家荀況對此描寫說,“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 ”,朝廷“聽決百事不留,怡然如無治者”。
3.軍事勝利,領土擴張,國力增強。
商鞅變法使秦國的對外戰爭也取得了重大勝利,領土擴張,國力進一步增加,從而扭轉了長期以來落后被動的局面。公元前355年,秦孝公與魏惠王在杜平相會,結束了秦長期“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的局面,提高了秦國在諸侯國之間的地位。
總之,商鞅變法在秦國發展史上是一個重要里程碑,使一個“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的新秦國,出現在中國西部大地上,對以后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④司馬遷和蘇軾對商鞅的評價
1,司馬遷:“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干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卬,不師趙良之言,亦足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于秦,有以也夫!”
2.蘇軾在給宋神宗的上書中說:“惟商鞅變法不顧人言,驟至富強,亦以召怨天下……雖得天下,旋踵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