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
講解本課的重點“張騫出使西域”時,教師通過展示教學課件,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當時的歷史情境,通過對張騫的全面了解,指導學生對張騫進行評價。這樣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一、填空題
1.公元_____年,______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
2.秦漢時期,我國同朝鮮半島關系密切,漢朝的_____和_______技術傳到朝鮮,朝鮮的______等特產也輸入到中國。
二、單項選擇題
1.張騫出使西域帶來的直接結果是( )
a.豐富了漢族的經濟生活
b.促進了西域的經濟發展
c.開辟了東西交通的重要通道
d.設置了管理西域的行政機構
2.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時間是( )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 c.公元138年 d.公元 119年
3.絲綢之路是從長安出發,所經地點的先后順序是( )
①西亞②河西走廊③歐洲④今新疆境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4.公元97年,受班超派遣出使大秦的人是( )
a.甘英 b.班固 c.竇固 d.竇憲
三、識圖題
觀察下圖,請回答:
①這是一枚什么印章?
②這枚印章有什么歷史意義?
四、材料解析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武帝時,西域內屬,有三十六國。漢為置使者校尉領護之、宣帝改田都護。……王莽篡位,貶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與中國遂絕,并復役屬匈奴。匈奴斂稅重劍,諸國不堪命,建武中,皆造使求內屬,愿請都護。……永平中,北虜乃脅諸國共寇河西郡縣,城門晝閉。十六年,明帝乃命將帥,北征匈奴。……西域自絕六十五載,乃復通焉。……因以超為都護……。于是五十余國悉納質內屬……。
——《后漢書•西域傳》
請回答:①材料中“武帝”、“北虜”各指誰?
②“宣帝改曰都護”是哪一年的事?有何意義?為什么?
③“以超為都護”指的是什么事?
答案:
一、1.16 大秦安敦王朝 2.鑄銅 制漆 名馬
二、1.c 2.a 3.b 4.a
三、①這是在東漢光武帝時,日本倭奴國王遣使來漢,光武帝贈與的一枚“漢委奴國王”金印。
②這是中日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
四、①“武帝”指漢武帝。“北虜”指北匈奴。
②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西域都護,開始對西域進行軍事、政治管理,這是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開始。
③東漢政府任命班超為西域都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