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9課 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
[學生看書]
[學生復述]五代后期統一趨勢不斷加強。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手下的將士把一件黃袍披在他身上,高呼“萬歲”。建立了宋朝,取代后周,以開封為東京,作為都城,史稱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陸續消滅了割據政權,結[學生討論]
強化了基礎知識,加強了互幫互組的合作。
學生通過課堂討論,認識到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個民族共同締造的、維護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主流。
[投影顯示]
同學們,從圖中可以看出,當時存在的政權除了宋、遼以外,還有一個西夏政權。那么,這三個政權之間的關系如何呢?應該如何來看待它們之間的關系,這是我們下面將要講到的內容。
[學生回答]契丹族的興起和壯大除了自身因素外,逐漸接觸漢人的生產生活方式和開始由游牧文明轉向農耕文明也是重要的原因。漢化在契丹族的壯大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束了分裂局面。
[學生看書]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
生甲:趙匡胤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的推行,削除了五代以來地方勢力割據稱雄的局面,使中原地區重歸統一。
生乙: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生丙:機構臃腫,行政效率低下。
生丁:財政開支過大,人民負擔加重。
生戊:軍隊戰斗力削弱。
……
學生認真讀圖。找出西夏政權的位置,以及課本相關基礎知識,并快速掌握。
[板書]二、遼、宋、夏的和戰
宋遼澶淵之盟宋朝建立后,為了收復燕云十六州,統一中國,宋朝先后兩次對遼作戰。第二次對遼戰爭。開始時,宋軍進展順利,節節得勝。形勢的發展對宋軍很有利。但是,由于東路曹彬貪功輕進,被遼軍擊敗。宋軍東路戰場一敗,使整個戰爭形勢發生變化。農歷五月,遼軍在蔚州大敗宋軍中路,殺死宋軍二萬多人,迫于形勢,西路潘美、楊業只好率師回到代州。楊家將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教師講述]
有關楊家將的小說、戲劇和傳說,就是根據這些歷史事實演義加工而成的。楊家將多次轉戰于雁北,傳說中的大戰金沙灘,就在今懷仁縣。懷仁縣西還有兩狼山,山腰有李陵碑,山上有存放楊業尸骨的“寄骨寺”。穆桂英大戰洪州,傳說為渾源城。還有許多漢墓群,是楊家將迷惑遼軍的“荒糧堆”。至于六郎寨、穆桂英坡等就有多處。這些傳說和地名并非真實,但它反映了廣大人民對楊家將的懷念和頌揚。
[教師引導]宋攻遼失敗后,只好采取防御政策。遼卻大舉攻宋。宋真宗時,遼又南下攻宋,雙方形成對峙狀態,澶淵之盟簽訂。下面請同學們看課本上相關內容,了解其過程、結果。并針對這個盟約進行討論,談談認識。
[教師小結]對于北宋來說,澶淵之盟是一個屈辱的和約,“歲幣”成為北宋人民沉重的負擔。但是,從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來看,澶淵之盟的訂立有其積極性的一面:它結束了遼宋之間幾十年的戰爭,使此后的遼宋邊境長期處于相對和平的穩定狀態,雙方展開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邊境地區的生產發展,從長遠看有利于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統一。
[教師過渡]同學們,關于宋遼關系,我們只掌握澶淵之盟及其影響即可。下面,我們來學習北宋與其西北的西夏政權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