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9課 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
小組課前準備有關楊家將的故事講述。
宋軍由于倉卒撤退,許多官員和人民都來不及遷移。于是,宋太宗下令,讓潘美、楊業護送云、朔、寰、應四州官員和人民往內地轉移。楊業主張避敵鋒芒,聲東擊西。監軍王侁不但不同意楊業的正確方案,反而污蔑楊業貪生怕死。楊業無法,只得帶領部隊從石碣口北進,遼軍交戰后,假裝敗逃,引誘宋軍進入埋伏圈把宋軍團團包圍。楊業四面受敵,孤軍奮戰,因力量懸殊,慘遭失敗。而潘美與王侁在陳家峪口按兵不動,觀望等待。楊業最后轉戰到狼牙村被遼軍俘虜。堅決拒絕了遼國的招降,絕食三天而死。
為了表彰楊業的功績,宋朝又提拔了楊業的兒子楊延朗。楊延朗又名楊延昭,曾多次跟隨楊業出征打仗,遼軍很怕他,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楊六郎(以南斗六星相比)。但楊六郎不是排行第六。根據《宋史》排列順序,楊六郎應為楊業的長子。楊延朗的兒子楊文廣,曾在范仲淹帳下帶兵,并跟隨狄青南征。楊家將中的巾幗英雄也確有其人,楊業的妻子為折德(戶衣)之女,云州(亦說云中)人,作戰勇敢,善于騎射,曾幫助楊業立過戰功。因折、佘同音,所以小說中稱佘太君。
[學生看書]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
生甲:宋遼議和是在宋軍敗遼的情況下開始的,這表明北宋統治集團的軟弱。
生乙:宋每年送遼歲幣,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惡化了北宋的財政,成為北宋中期社會危機的促成因素之一。
生丙:宋遼澶淵之盟后,雙方保持了長久的和平,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會經濟發展。
生丁:有利于民族交流和融合。
課前布置預習,學生講述。
區別歷史和傳說,提高復述歷史事件的能力。
[板書]2.西夏的建立和宋夏和戰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上相關內容,看完之后對主要內容復述。
[教師講解]元昊(1003~1048),也叫李元昊或趙元昊,銀州(今陜西末脂)黨項族拓跋部人。西夏的政治家。西夏國的建立者李繼遷之孫。他的祖先在唐朝末年因幫助鎮壓黃巢起義軍,唐封其為“夏綏銀節度使”,賜姓李。宋太宗時,賜李繼遷姓趙。元昊于1038年稱帝,國號大夏。元昊懂得蕃漢文字,懂得佛教經典,還研究過儒家的經史和兵書。他仿照唐宋封建制度建立統治機構,任用漢人為官,根據漢文字創制西夏文字。曾制定官制、軍制、法律。對北宋多次進行戰爭,雖然經常取得勝利,但因士卒死傷很重,財政困難,人心厭戰,境內人民傳唱著怨恨元昊的歌謠。于10XX年與宋訂立和約,元昊表面取消帝號,實際上在國內仍然稱帝。關于宋夏戰爭的具體情況,請看投影。
[投影顯示]
[教師過渡]遼宋時期,東北地區的女真族逐漸強大。女真族建立的金成為北方主要少數民族政權之一。下面我們來學習女真族與遼、宋之間的關系。
[學生看書]
[學生復述]宋遼講和后,西北地區的黨項族勢力也開始壯大。11世紀前期,黨項族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興慶,史稱西夏。元昊稱帝后,連年與宋交戰,雙方的損失很大。后來,雙方議和,元昊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議和后,宋夏邊界貿易興旺。西夏設太學,譯漢文書,積極吸取中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