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9課 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
[教師引導]岳飛被解除兵權,投入監(jiān)獄后,宋高宗和秦檜加緊了投降活動。公元1141年,宋金達成和議。有關和議的內容,請同學們一起朗讀課文最后一段。
[教師強調]由于該和議是宋高宗紹興十一年簽訂的,因而歷史上稱之為“紹興和議”。紹興和議的達成,標志著宋金對峙局面的形成。
后來,金為了加強對黃河流域的統(tǒng)治,就把都城遷到燕京,并改名為中都。這是北京正式建都的開始。
[學生朗誦](和緩、豪邁的):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學生回答]表達了作者立志收復失地,洗雪“靖康之恥”的凌云壯志,反映了作者無比悲憤和大志難伸的思想感情。
[學生講述]岳飛班師后不久,就被解除了兵權,投入監(jiān)獄,并于1141年的除夕之夜,被宋高宗和宰相秦檜以謀反的罪名殺害。中國古代史上最大的冤獄之一,就這樣鑄成了。岳飛臨刑前,悲憤交集,曾揮筆寫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以示對宋高宗、秦檜一伙屈殺大將、自毀長城、投降妥協(xié)的強烈抗議。
在秦檜給岳飛羅織罪名時,韓世忠就替岳飛鳴不平,他前去質問秦檜,岳飛到底犯了什么罪時,秦檜竟厚顏無恥地說“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意即謀反的細節(jié)雖不清楚,但謀反的事情或許有吧。韓世忠聽了,不禁憤憤地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從此,“莫須有”,就成了一切反動勢力誣陷無辜,打擊、迫害正直、忠義之士所使用的鄙劣手段的代名詞。
[學生朗讀]內容:①南宋向金稱臣 ②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一線為界,以北為金統(tǒng)治區(qū),以南為宋統(tǒng)治區(qū) ③南宋向金送納歲幣。
圖片的顯示立刻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提前布置,指導學生朗讀。明確基本含義。
民族戰(zhàn)爭,對戰(zhàn)爭性質形成正確的認識,不能用異族、侵略的說法,只能從正義和非正義的角度來分析,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即中國歷史上所出現(xiàn)的任何民族都屬于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從而更正確地看待歷史上的民族關系。
[課堂小結]我們這一節(jié)課講了遼、宋、夏、金幾個朝代。這一時期中國政局的特點是民族政權并立。因此,我們對這種狀況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契丹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民族,它建國于五代時期,與北宋幾乎同時結束,對于開發(fā)我國東北和蒙古地區(qū),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北宋與遼的關系,從北宋初年兩次對遼用兵,試圖統(tǒng)一北方,到宋真宗時遼大舉攻宋,最后達成澶淵之盟,遼宋議和。從這一過程可以看出,遼宋雙方實力相對均衡,誰也滅不掉對方,澶淵之盟是雙方相互妥協(xié)的產物。另外還要注意到,澶淵之盟對遼來說,不僅使遼兵安然脫險,還得到了“歲幣”。對于北宋來說,澶淵之盟是一個屈辱和約,“歲幣“成為它的沉重負擔。但就整個中華民族來說,澶淵之盟的訂立有其積極的一面。它結束了遼宋之間幾十年的戰(zhàn)爭,使此后的遼宋邊境長期處于相對和平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不僅雙方邊境地區(qū)的生產得到發(fā)展,而且彼此進行貿易。女真也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民族,它建立了金政權,滅了已經腐敗的遼和北宋。金朝在我國歷史上也有相當?shù)匚弧Tu價岳飛抗金,要看他的行為是否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會發(fā)展。女真貴族在對南宋的戰(zhàn)爭中擄掠殘殺,對北方經濟造成嚴重的破壞。岳飛抗金,保衛(wèi)了人民的生命財產,保衛(wèi)了中原地區(qū)較高的經濟文化發(fā)展水平,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這是正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