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重心的南移教學示例
由十幾戶富商創辦的交子,無力解決紙幣偽造的問題,又因為經濟力量薄弱而難以維持信用,偽造交子和交子無法兌現的事件時有發生。天圣元年(1023年),北宋官府在成都設立了“益州交子務”,將交子改為官營,從此紙幣開始成為法定貨幣。官營交子,票面規整,自1貫至10貫,每張都有固定價值。每三年發行一界(期),每界款額為125.63萬貫,以36萬貫鐵錢為后備錢。這就解決了偽造和無法兌現的問題。界滿時,制造新交子,換去舊交子。商民向官府以舊換新時,每貫需繳納紙墨費30文。如果界滿而未及時調換,過期的舊交子便成為一文不值的廢紙。
南宋時,采礦業逐漸衰落,銅錢鑄造額大減。加上對外貿易,銅錢大量外流。南宋政府為了應付銅錢短缺的局面,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在杭州設立了“行在會子務”,正式在東南各路發行會子,分一貫、二貫、三貫三等,與銅錢同時流通。后來為了流通的方便,又增印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三種票面。規定以三年為一界,每界1000萬貫為額,每界都以舊換新,稱為“東南會子”。紙幣在南宋時成為一種全國流通的法定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