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君權的加強教學示例
[教師講解]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史稱明太祖。
朱元璋出生在貧苦農民家庭。他在很小的時候,以給大戶人家放豬放牛為生,吃盡了苦頭。1344年,淮北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和蟲災,疾病到處流行。在這場劫難中,朱元璋的父母和長兄都先后病死,餓死。16歲的朱元璋靠鄉鄰的幫助,草草埋葬了親人之后,孤苦無依的他只好到附近的皇覺寺當了小和尚。不久,災情越來越重,寺廟中的和尚也不得不外出討吃就食。朱元璋入寺后不到幾個月,就被打發出去,做了游方僧。他云游四方,到處乞討,受盡了風霜之苦;但同時也使他了解到民間疾苦,增長了社會見識。
元朝末年,政治越發黑暗腐敗,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剝削、壓迫和歧視,紛紛拿起武器起來斗爭。終于在1351年,爆發了韓山童、劉福通領導的元末農民大起義。1352年朱元璋云游回到家鄉,接到濠州起義軍中同鄉湯和的相邀信,就投奔于濠州紅巾軍郭子興的隊伍。由于他勇武過人,很快就被提拔為親兵九夫長。不久,又成為郭子興的親信,并娶了郭子興的養女馬氏為妻。此后,劉福通立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為帝,稱小明王,建立“大宋”政權,年號龍鳳。朱元璋以戰功先任鎮撫,后升總管之職,成為濠州紅巾軍中統兵一方的大將。
1355年郭子興病死,朱元璋以左副元帥職,成為這支起義軍的實際領袖。他率軍南下,攻破集慶(今南京),招降康茂才等軍民50余萬,改集慶為應天府。龍鳳政權任命朱元璋為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這時的朱元璋,局面小,兵力弱,四面受敵,形勢不利。他利用元朝軍隊主力和小明王作戰的機會,向南面和東南的元軍主力進攻,取得勝利。在他率軍打徽州時,朱元璋采納了儒生朱升的獻策“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命令軍隊自己動手生產,興修水利,減輕農民負擔,因而兵強糧足。于是朱元璋又把軍事進攻的矛頭指向土地肥沃,盛產糧食絲綢的浙江一帶,先后占領諸暨、處州。孤立的元軍據點,次第被消滅。隨后,他又適應新的軍事形勢,對東南采取守勢,東北和西面取攻勢的戰略,在軍事上取得了有利的局面;然后又戰鄱陽,取東吳,南征北伐,奠定了統一全國的基礎。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大明。當年秋天,明軍攻占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
[教師過渡]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面臨著許多嚴重的問題。戰火摧殘的社會經濟急待恢復,農民起義和斗爭仍在繼續,尖銳的階級矛盾有待緩和,退居塞北的殘元勢力仍然企圖卷土重來;明政權中由于勝利臣驕將悍,爭權奪利,這些都是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障礙。
為了鞏固明王朝的統治,朱元璋在明王朝建立后,從政治、經濟、軍事等許多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整頓和改革,進一步強化了中央集權制度。下面請同學們把課本上相關內容看一下,試著概括。
[板書]2.朱元璋加強君權的措施{
[學生看書]……
[學生概括]明太祖朱元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有:(1)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機構,分設布政局、按察司、都司,分掌地方行政、司法、軍政,分別直屬中央。(2)在中央,廢除丞相,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六部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3)明太祖授權侍衛親軍錦衣衛兼管偵察、逮捕和審訊事務,錦衣衛由皇帝直接指揮,不受司法部門的管轄。成為特務機構。(4)在選拔官員方面,明政府規定只能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考生只能根據指定的觀點答卷,不許發揮自己的見解。答卷的文體,只能是八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