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收復臺灣和抗擊沙俄
出示示意圖。
根據《尼布楚條約》的內容在書上圖中畫出當時的中俄邊境分界線。
學生在書上劃出分界線。
教師指圖強調:該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問:為什么說《尼布楚條約》是平等條約?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引導學生回答:《尼布楚條約》是中俄兩國在平等的談判基礎上所簽訂的第一個條約,其內容基本上體現了兩國政府規定的原則,劃分了中俄東段國界,從法律上肯定了中國對黑龍江與烏蘇里江流域的主權,在遏制沙俄侵略上也是有深遠意義的。
雅克薩反擊戰是反侵略的正義戰爭,《尼布楚條約》是第一個邊界條約,也是一個平等的條約。這時的清朝國力強盛,軍事力量強大,但到了清朝末期,國力日益衰敗。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后,清政府被迫同沙俄侵略者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喪失了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
課堂小結: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本課的內容,概括提煉出基本的知識要點:
位置 時間 事件
東南
(中國臺灣) 1624年
1661~1662年
1683年
1684年 荷蘭殖民者侵入中國臺灣
鄭成功收復臺灣
清軍進入中國臺灣、鄭氏后代歸順清朝
清朝設置中國臺灣府
東北
(黑龍江流域) 17世紀中期
1689年 沙俄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
兩次雅克薩之戰
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
通過對收復臺灣和抗擊沙俄這兩個內容的學習,想一想,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之戰兩者有什么相同之處嗎?
提示學生從時間、性質、結果、作用等方面思考。
學生回答后老師歸納。
了解了這些英勇斗爭的事跡,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呢?
學生暢所欲言。
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也應該成為我們努力學習的動力。
作業:
學習了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歷史,聯想到今天中國臺灣還未回到祖國的懷抱, 解決中國臺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是全體中國人民一項莊嚴而神圣的使命。你知道黨和政府對臺基本方針嗎?作為中學生我們能為祖國統一做些什么。
板書設計:
18課 收復臺灣和抗擊沙俄
一、“開辟荊榛逐荷夷”
1、荷蘭殖民者侵占我國臺灣:1624年 中國臺灣城 赤嵌城
2、鄭成功收復臺灣:1662年 意義 評價
3、清朝設置中國臺灣府:1684年 意義
二、雅克薩之戰
1、沙俄侵占我國黑龍江流域:雅克薩 尼布楚
2、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 康熙帝
3、中俄《尼布楚條約》 1689年 內容 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