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蝴蝶谷》一課教學有感_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臺灣的蝴蝶谷》一課教學有感
內容提要: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要想使學生上好課,就得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靈上的興趣之火!彼越處熞獜膶W生的實際出發,進行引導,點撥,給了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努力營造自主、平等、交往的氛圍,讓課堂成為伙伴的課堂,師生對話的課堂,想象的課堂,創造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中彰顯生命的活力,學生的心也飛入了美的殿堂,接受了美的洗禮。
關鍵詞:換一個角度 換一種方式 換一個設計 換一種思維
平時,總聽到一些埋怨聲,“這些孩子怎么這么笨,啟發來啟發去一點反應也沒有,給他們上課來實在是太累了!薄斑@個班里聰明的孩子都沒有,整堂課上下來死氣沉沉!贝_實,很多教師課上得不好,就從學生身上找原因,說學生“配合”得不好。其實,在平等合作的課堂中,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在學生有疑難,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進行引導、點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不發言,就是學無興趣,就是你的教學設計存在著相當大的問題,最起碼的,是你的教學不符合學生實際的需要,而不能僅僅把責任推到學生的身上,說成是“學生不配合老師”。在實際教學中,不管教師教得多么賣力,多么認真,也不管是學生不愿意學還是學不會,或是什么其他的原因,只要學生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就是無效教學和低效教學。對此,我在上了《臺灣的蝴蝶谷》一課后就深有感觸。《臺灣的蝴蝶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四冊的一篇課文,語言優美,富有韻律,我曾經先后在兩個班內上過。第一個班級的學生基礎相當好,思維活躍,口頭表達能力強;第二個班級的學生基礎相比較就差些,而由于在教學設計上的差異,卻產生了截然相反的結果。第一個班級整堂課上下來水波不驚,索然無味。而在第二個班級學生智慧閃耀,靈感凸現,我置身在孩子們之間,真正體會到課堂是享受快樂和美的殿堂。
一.換一個角度——千巖競秀
《臺灣的蝴蝶谷》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趕到山谷里來聚會!痹诘谝粋班內我是這樣設計提問的:1、蝴蝶什么時候來到蝴蝶谷的?2、從哪些詞語看出蝴蝶的多?3、蝴蝶是怎樣來到蝴蝶谷的?他們來的時候心情怎樣?一個個煩瑣的小問題就像繩索一樣牽著學生的鼻子往前走,教師問,學生答,學生亦步亦趨,課堂氣氛沉悶,效果不是很好。后來我想,課文的語言文字如此優美,為什么不讓學生自己去品讀感悟呢?再美味的東西嚼碎了塞進嘴巴當然沒有味道。于是在第二個班內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喜歡這句話嗎?你特別欣賞哪些詞?說說理由。再把你欣賞的詞語用心讀好它。在給了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后,我讓學生交流各自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