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蝴蝶谷》一課教學有感_
三.換一個設計——峰回路轉
在課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請小朋友想象一下中國臺灣還會有哪些蝴蝶谷,這些蝴蝶谷又是怎么樣的?在給學生討論了一段時間后,我就請學生起來回答。有個學生說:“有的山谷里有一種紅顏色的蝴蝶,飛來飛去像漫天楓葉在飛舞。”說得真不錯,我滿意地點了點頭,接著,又請了一位。這個小朋友說:“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種藍顏色的蝴蝶在飛來飛去。”我接上去說:“那像什么呢?”“像……”他支吾了半天,“像小河。”蝴蝶怎么會像小河呢?我皺了皺眉頭,又重新叫了一個,這個說:“有的山谷里都是紅的蝴蝶,像蘋果。”這個答案也有些牽強附會。課上完后,我心里也明白是自己在引導方面有問題,不然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學生說蝴蝶飛來飛去,我硬要叫學生接著說像什么,確實比較難說,其實也沒必要一定要說比喻句呀!于是我想何不換一種方式,設計一個句式練習:我來到什么樣的蝴蝶谷,看到了什么?我豁然開朗,決心重新試一試。
后來,在上到那個環節時,我就讓學生想象“你來到哪個蝴蝶谷,看到了什么?”學生嘰嘰喳喳討論開了。過了一會兒,我指名學生起來回答。有的說:“
我來到藍蝶谷,這些蝴蝶有的在比美,有的在和花兒說悄悄話,有的在玩捉迷藏的游戲。”孩子的想象多豐富呀!有的說:“我來到紫蝶谷,成群的紫蝴蝶成群飛來飛去,多像天空那紫色的云霞呀!”又有的說:“我來到紅蝶谷,這些可愛的小精靈有的飛到我的發辮上,有的停在我的肩膀上,有的圍著我的花裙子翩翩起舞。……學生激情飛揚,神思暢達,我也被深深地感染了。這種課堂靈感的的引發,使教學遠遠超越了原先的教學設計,成為教學過程生成性最可寶貴的一部分,也成為課堂中一到亮麗的風景線。正是由于巧妙地激發了學生的靈感,才使我們第一范文變得如詩如畫,令人如癡如罪。沒想到換一種表達的方式,剎那間就“峰回路轉”了。孩子的大腦是一個神秘的寶庫,兒童是天生的幻想家和詩人,他們的心中充盈著想象的激情,蓄積著創造的欲望,撲棱著翻飛的詩性。課堂上,當教師走進孩子的情感世界,當課堂彌漫著民主、平等、積極、愉悅的情感,當課堂成為師生交往的平臺,當置身于課堂的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往往可以點燃孩子們智慧的火花,激發孩子們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