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蝴蝶谷》一課教學有感_
生:我喜歡“色彩斑斕”這個詞,它讓我知道了蝴蝶的顏色很多很美。
“那想看看色彩斑斕的蝴蝶嗎?”我接上去說。“想!”學生異口同聲回答,我馬上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學生一見那漫天飛舞的五彩繽紛的蝴蝶,霎時間贊不絕口,驚訝之情溢于言表。“那你還會用什么詞語來形容?”“五顏六色”“五彩繽紛”“色色俱全”學生脫口而出。在此基礎上指導朗讀也就水到渠成。
生:我喜歡“趕到”,它讓我知道了蝴蝶飛得很快,到蝴蝶谷去的心情很急切,我猜想蝴蝶谷一定很美,蝴蝶們才會急著趕去。
生:我喜歡“一群群”它讓我知道了蝴蝶很多,也讓我知道了蝴蝶是成群地飛。
生:我喜歡“聚會”,聚會的時候人很多,又很熱鬧,大家都很開心,看到這個詞,我就知道蝴蝶們趕去蝴蝶谷的時候一定非常高興。
……
無須教師的講解,孩子們對語言文字的意蘊和情趣具有極強的領悟和欣賞能力。在孩子們的眼中,一個詞就是一幅畫,一個詞就是一首詩,一個詞就是一個童話。孩子們用心去體味所得的答案,我都忍不住為他們拍手叫好了。同樣要理解的內容,換一個角度,就換來了“千巖競秀”的良好局面。
二.換一種方式——曲徑通幽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主要寫了黃蝶谷的壯觀和彩蝶谷的美麗,在第一個班級上時我讓學生先自讀課文,然后說說你喜歡哪一個山谷,為什么?學生們讀了書以后,我讓他們發表見解,可是舉手的寥寥無幾,起來說的也是干巴巴的,從學生的臉上也看不出半點喜悅之情。后來我想,學生對臺灣的蝴蝶谷所知有限,學生無法找到共鳴,何不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蝴蝶谷那美麗壯觀的景象,通過朗讀欣賞后再讓學生說,效果不是更好嗎?所以在第二個班級上課時,我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欣賞蝴蝶谷的景象,學生一個個看得出了神,嘴里還不由自主地贊嘆道:“啊,太美了!”從學生的表情中,我看出他們已經被蝴蝶谷那迷人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了。這時再讓他們說說喜歡哪個蝴蝶谷,為什么時,他們已經把小手舉得老高,急著一吐為快了。這一環節通過多媒體課件直觀、生動的優勢,刺激了學生的感官,不但幫助學生理解了“金光燦燦、十分壯觀、五彩繽紛、上下飛舞、五顏六色”等詞語的意思,還加深學生們對蝴蝶谷迷人景色的印象。通過不同的畫面,讓學生在對比當中,感悟到黃蝶谷的壯觀,彩碟谷的美麗,使學生如臨其境,有感而發。蝴蝶谷的整體美在潛移默化中映入學生的腦海,孕育了美的情趣。在這過程中,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的翱翔,既發展了語言,又拓展了想象空間,還陶冶了思想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