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蝴蝶谷》一課教學有感_
四.換一種思維——百家爭鳴
在給第一個班上課,課快結束前,我給學生布置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蝴蝶谷的蝴蝶介紹給家人聽。學生表情木然,提不起一點興趣。課后我就反思:傳統的教學法習慣于教師布置作業,你說我聽,你施我受,壓抑了學生的獨創性。我想,為什么不改變這種陳舊的思維,讓學生自己給自己布置作業呢?于是,在給第二個班上課時,通過欣賞朗讀后,我由衷地贊嘆到:“蝴蝶谷的蝴蝶真是太美了,老師想用一首詩來贊美它:蝴蝶谷呀蝴蝶谷,蝴蝶自在翩翩舞,中外游客心神往,與蝶共舞在此處。”學生一個個仰起小臉,動情地聽著。見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了,我趁熱打鐵:“小朋友,你們想用什么方式來贊美它呢?”學生的激情空前高漲,有的說:“我想畫一幅蝴蝶的畫,帖在我的書房里。”有的說:“我想跳一段蝴蝶飛舞的舞!庇械恼f:“我想去找找贊美蝴蝶的詩!庇械恼f:“我想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一只蝴蝶風箏,放飛在藍天,蝴蝶風箏將把我美好的祝福帶給中國臺灣的小朋友!庇械恼f:“我想唱一首蝴蝶的歌!眲傉f完,就不由自主地哼起了《兩只蝴蝶》,全班小朋友都跟著唱了起來,把整堂課推向了高潮。我說:“小朋友真了不起,給自己設計的作業豐富多彩,那課后就請你選擇自己能完成的做一做。學生欣然應允。
反思:不同的班級,不同的教學設計,其學習的效果完全不同,可見,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羅伯特·弗羅斯特說:“教師有兩種,一種是在你腦袋里灌滿沉重的東西,使你無法走動;另一種是在你的背后輕輕點撥一下,就能使你直上云霄。我在上第一個班級的課時,過分強調了教師的外部塑造,而忽視了學生的自我構建,學生小心翼翼地跟著我往前走,放不開手腳,所以教學效果甚微。在給第二個班級上課時,給了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努力營造自主、平等、交往的氛圍,因而課堂成為伙伴的課堂,師生對話的課堂,想象的課堂,創造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中彰顯生命的活力,學生的心也飛入了美的殿堂,接受了美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