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初中歷史教案 > 七年級歷史教案 > 五代十國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通用6篇)

五代十國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發布時間:2023-01-03

五代十國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通用6篇)

五代十國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篇1

  教學目標 

  (一)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

  五代開始的時間、五代的名稱和統治地區;后周世宗改革的內容和作用;北宋的建立;宋初采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和影響;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保甲法;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和結果。

  (二)要求學生從思想上認識

  1.五代十國時期軍閥間的不斷混戰,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和廣大人民的愿望。

  2.王安石變法盡管最后失敗了,但它是我國封建社會中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三)要求培養學生的能力

  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和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能力(后周世宗與王安石變法)。

  重點和難點

  (一)本課重點:北宋加強中央集權和王安石變法。

  (二)本課難點: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

  教學手段

  1.制作幻燈片《五代十國形勢圖》、《遼、北宋、西夏形勢圖》、《禁軍人數激增》。

  2.制作表格:《王安石變法主要措施》。 教學思路和學法指導

  (一)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事先制作幻燈片和表格,通過課堂演示幻燈片,引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獲取知識。

  (二)對現行教材合理加工和重新組合。設置問題情境時,由淺入深,啟發誘導,審時度勢,把教材內容轉變成為學生最易吸收的知識結構。通過講授,化未知為已知,化深奧為通俗,化復雜為簡明,從而使學生把知識結構納入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語言精練而富有感染力,使學生從精神上得到升華,把知識學習和思想教育融一體,形成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有機統一。

  (三)把“討論法”引人課堂,實行合作教學。提出問題,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通過雙向交流或多向交流,達到共識。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散思維,活躍課堂氣氛。

  (四)指導學生用“列表法”進行課堂練習。事先預制表格,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抽幾名同學完成。目的是鞏固所學知識,在填完表格基礎上,使學生學會知識比較,培養學生多向思維、分析比較問題的能力。

  (五)課堂小結。注意整理知識框架,強調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從整體上掌握知識結構。最后給學生提供進一步研究問題的時間和空間,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我們知道,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繁榮發展時期。但到了后期,經過一系列動蕩之后,唐政權千瘡百孔,名存實亡,終于907年滅亡,中國封建社會又進入了一個民族進一步融合、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907—1368)。那么,唐朝滅亡后,中國的政治局面如何?在政治舞臺上又發生了哪些大的事件?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第9課。

  (二)導學新課

  板書:第9課 

  教師提出問題,要求學生閱讀課本第一、二自然段。

  1.“五代”和“十國”有哪些含義?它從實質上反映了一種怎樣的歷史局面?

  2.后周世宗改革的主要內容及作用如何?

  板書:五代(907)十國

  學生回答后教師講評。

  演示幻燈片《五代十國形勢圖》。907年,節度使朱溫廢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歷史上稱為后梁(講明加“后”的原因)。

  此后的五十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相繼統治黃河流域,合稱五代。那時候,南方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出現了十個割據政權,總稱十國。

  可以看出,這時的政權四分五裂,更迭頻繁。比如五代,50多年里就更換了5個朝代,也就是說,誰兵強馬壯,擁有重兵,誰就當皇帝,那么,這種政權的實質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板書:藩鎮割據繼續擴大

  教師總結:正因為如此,軍閥之間混戰不休,人民生活十分疾苦,渴望統一,到了五代十國后期,統一趨勢不斷加強。五代中的最后一個君主周世宗就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他所進行的政治改革,加快了統一的進程。那么,周世宗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作用如何?

  學生回答后教師講評。

  周世宗在位時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安撫流民,(2)減免賦稅,(3)懲治貪官,(4)整頓軍隊。經過改革,經濟得到了恢復,疆土得以擴展,為后來結束分裂割據局面準備了重要條件。那么,這種分裂割據局面又是怎樣結束的呢?

  教師提問,要求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

  1.陳橋兵變是怎么回事?

  2.能否說北宋結束了分裂局面,就是統一中國?

  板書:陳橋兵變

  北宋建立

  960年 東京

  生答師總,:趙匡胤原來是后周禁軍的最高將領,掌握著軍事大權,此時后周皇帝年幼無知,趙匡胤就想取而代之。960年的一天,正值正月初一,宮內張燈結彩,大擺宴席,君臣正歡度新年。突然,邊關告急,慌亂之中忙派趙匡胤出兵迎敵,趙匡胤率軍到達陳橋驛卻按兵不動。晚上,趙匡胤假裝喝得酪酊大醉,其他將士密謀來到他的臥室,擁立他當皇帝,趙匡胤故意推辭,眾將士早把準備好的黃袍披在他的身上,隨后跪倒,高呼“萬歲”,這樣,趙匡胤一夜之間就變成了皇帝。可以看出,趙匡胤當上皇帝就是因為他手中握有重兵,是五代“誰兵強馬壯誰就當皇帝”的繼續。

  板書:五代(箭頭指向)陳橋兵變,寫上“繼續”。

  北宋建立后,又陸續消滅了十國政權(箭頭指明北宋消滅了十國)。這樣,北宋就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在這里,我們只能說是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而不能說是統一了全國。因為這時期與北宋并立的還有強大的遼等少數民族政權。請看屏幕,教師演示幻燈片《遼、北宋、西夏形勢圖》。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對于垂手可得的皇權最明白不過,怎樣才能把這個皇位坐穩呢?于是他上臺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政權,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閱讀課文,分小組討論,歸納有幾個方面。

  板書:加強中央集權措施

  學生回答:a.杯酒釋兵權

  教師總結:杯酒釋兵權是宋太祖采納宰相趙普的建議,趙普是如何建議的?請同學們看書上的材料。

  稍奪其權—奪去他們的權柄

  制其錢谷—控制他們的財政

  收其精兵—收回他們的兵權

  所以,宋太祖一上臺就著手削奪朝中大將的權力,他即位的第二年,有一天宴請石守信等大將。席間,宋太祖長嘆說:“我當上皇帝,全靠你們,當上了皇帝又睡不著覺。”大將忙問原因。宋太祖答道:“假如有一天,你們的部下貪圖富貴,也把黃袍加在你們的身上,那就由不得你們了。”石守信等大將忙問怎么辦。宋太祖說:“你們不如廢棄兵權,多買良田美宅,歡樂一世,君臣無猜,豈不很好?”石守信等大將領會皇帝的用意,第二天全部稱病辭職,交出兵權。可以說,宋太祖不費一兵一戈,輕而易舉地解除了朝中大將的兵權,消除了“陳橋兵變”這種事情再發生的隱患。

  板書:杯酒釋兵權(箭頭指向)陳橋兵變,寫上“消除”兩字。

  那么,宋太祖還采取了哪些措施?

  學生回答:b.派文臣做地方官

  C.另派官員管理財政

  d.編禁軍

  這樣,地方上的行政權、財權、軍權都收歸了中央,防止了藩鎮割據的重演。

  板書:b、C、d(箭頭指向)藩鎮割據繼續擴大,寫上“防止”兩字。

  剛才大家歸納得非常好,我們把這幾項措施綜合在一起,給大家半分鐘時間,反復讀一讀,過一會,請一位同學起來復述。

  (學生復述,教師鼓勵)

  大家進一步考慮,宋太祖采取這些措施有沒有好處?(有)有什么好處?(加強了中央集權)應該說,這些措施在前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卻給國家帶來了極大弊端,為什么這樣說呢?一方面,北宋政府派文臣做地方官,另派官吏管理財政,無疑增加了官的人數,再加上每年科舉人數的增加,就慢慢形成了龐大的官僚機構,官多,國家的財政支出就多。另一方面,軍隊不斷擴充,(放幻燈片《禁軍人數激增》)為了維持這支龐大的軍隊,每年國家要支出財政收入的50%—70%。這樣,政府人不敷出,財政出現了危機。再加上土地兼并,階級矛盾尖銳,另外還有遼、西夏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克服封建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變法。

  板書:王安石變法

  教師引導學生看課本王安石的插圖,介紹王安石的生平事跡:王安石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讀書非常廣博,儒家經書、佛經、諸子百家、醫術、小說無所不讀。他很早就顯示出政治才能。年輕任知縣時,為當地興修水利,博得了百姓的尊敬。他任地方官多年,鍛煉了才干,對社會現實有深刻了解。宋神宗即位以前,就讀過王安石上皇帝的萬言書,非常欣賞。即位后,他把王安石召到中央,懇切詢問變法謀略。王安石指出,農民徭役負擔沉重,軍隊沒有戰斗力,國家財政虧空,官吏習慣于得過且過,這樣下去是危險的。他提出改革的具體辦法,宋神宗堅定了變法的決心。變法期間,由于遭到大地主等的堅決反對,宋神宗罷了他的官,雖然后來又重新當政,但無法貫徹自己的主張,又辭去職務。1086年,在江寧去世。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閱讀課本。

  1.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如何?(概括兩點)

  2.王安石變法的主要措施有哪幾項?這些措施在當時起到了什么作用?

  3.王安石變法變的到底是什么?

  4.分析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應如何評價王安石變法?

  投影:王安石變法主要措施

  名稱

  新制

  舊制

  目的和作用

  青苗法

  官府向農民供種子、貸款,農民20%利息償還

  農民只能向高利貸者借錢,利息高

  限制大官僚,大地主及高利貸者的利益,增加了國家的財政、賦稅收入

  募役法

  征收役錢,不服役官僚也要交納役錢

  官僚地主不服役

  方田均稅法

  核實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壞平均賦稅

  官僚隱瞞土地,不納稅

  農田水利法

  鼓勵墾荒,興修水利

  促進農業生產

  保田法

  把農戶以保、大保為單位編制,兩個以上的出保丁,平時種田,農閑練兵

  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也可增加國家的軍事力量

  教師逐條分析內容(與舊制相比較)、作用,然后請同學們齊讀一遍。教師總結:雖然王安石變法給政府帶來利益,但是最終以失敗告終。失敗的原因是什么?(a.用人不當,b.觸動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王安石變法雖然失敗了,但仍然給我們以啟迪。下面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應如何評價王安石變法?(從王安石變法的得失中總結)

  學生們結合所學的知識,按座位分成四個人一小組,進行分組討論,提出個人見解。教師在學生間巡回指導,觀察學生,預測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隨時應變。學生將小組討論的情況進行全班性的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適時地激勵與控制。如果有的發言言之有理,有史有論,應給予鼓勵,而對一些立論偏頗,或者過于空泛的發言,則應以啟發誘導的方式,把他們引入正題,并能從問題中總結經驗,給學生以啟迪。

  教師總結:

  (1)目的:挽救封建統治危機,富國強兵。

  (2)措施:變法維護了農民的利益,維護了北宋政府的利益,對大官僚大地主及高利貸者不利。

  (3)成就:新法推行后,政府的收入有所增加;促進了農業生產,全國各地興修水利一萬多處,增強了國家的軍事力量。

  (4)敗因:由于用人不當,出現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現象,新法觸動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幾乎全部被廢除。

  的確,分析完了王安石變法,我們應該認識到:當一種制度或體制阻礙了社會發展的時候,那就必須改革,不改革就沒有出路。在改革的過程中,新生事物必然要遭到舊勢力的阻撓,道路是艱難的。只要有益于社會發展,那么我們應該堅定立場,加大力度,這樣才有可能把改革進行到底。

  詢問同學對每一個問題有無補充或新想法,還有什么疑問。教師解難釋疑。

  (三)課堂小結:通過本節內容學習,我們了解了五代十國是唐末藩鎮割據的繼續和擴大,而北宋的建立又是五代的繼續,北宋陸續消滅了十國政權,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割據的局面,但并沒有統一全國。為加強統治,北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既防止了陳橋兵變的重演,又消除了藩鎮割據,加強了中央集權,但同時又導致了官僚機構和軍隊的膨脹,政府財政入不敷出,于是就有了王安石變法,變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由于用人不當,觸動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最終還是被廢除了。

  (四)課堂訓練

  一、選擇題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五代分布在北方,十國分布在南方

  B.陳橋兵變實際上就是北宋的建立

  C.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統一了全國

  D.王安石變法只是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并沒有維護農民的利益

  2.1069年,任用王安石變法的是( )

  A.宋真宗 B.宋仁宗 C.宋神宗 D.宋欽宗

  3.下列各項,表述不正確的是( )

  A.五代十國是唐末藩鎮割據的繼續和擴大

  B.后周的強大,為后來結束分裂割據局面創造了重要的條件

  C.北宋的建立實際上就是五代“誰兵強馬壯誰就當皇帝”的繼續

  D.王安石變法并沒有觸動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二、活動建議

  分小組討論:你怎樣評價后周世宗和王安石這兩位歷史人物,并把討論的結果寫成短文,從而掌握如何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五代十國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篇2

  教學設計示例一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或掌握五代十國起止時間;五代名稱及統治地區;后周世宗改革的內容和作用;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和影響;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內容及結果。

  通過歷史材料與插圖的教學,培養學生確定歷史時空結構與再現歷史情景的能力。通過周世宗改革、北來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和王安石變法的教學,培養學生運用正確觀點分析歷史事件和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通過指導學生把歷史材料和圖表聯系起來進行想象,建立正確的歷史時間和空間定位,再認再現歷史現象,并挖掘其本質。通過指導學生對周世宗改革、北宋加強中央集權和王安石變法措施的學習,理解其內容,探討其結果,進而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作出正確的評價。

  通過五代十國分裂到北宋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的教學,引導學生認識戰亂危害和逐步消除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發展趨勢,對學生進行維護國家統一和促進社會發展的教育。通過范仲淹名言和王安石改革的教學,培養學生憂國憂民的高度責任感和堅定執著的進取精神。

  教學過程 

  導入  :

  同學們,我們知道:唐朝安史之亂以后,地方上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地方節度使飛揚跋扈,根本不把中央的官員放在眼里,甚至公開與中央對抗。但是到了北宋中期,地方將軍們卻對中央派去的文官唯唯諾諾,誠惶誠恐,一副戰戰兢兢的樣子。你們想知道這里為什么嗎?好,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去尋找答案。

  學習指導和“探究過程”:

  一、五代十國

  向學生演示“五代十國更迭表”和“五代十國前、后期形勢”圖以及相關圖片、文字資料。使學生著重了解五代的統治區域,五代十國是唐朝后期藩鎮割據局面的繼續和擴大,以及當時軍閥混戰給人民生活、生產帶來了嚴重破壞,廣大人民渴望統一。

  關于周世宗改革,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了解改革的主要措施。著重指出改革增強了后周的國力,為以后北宋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割據的局面奠定了基礎。

  二、北宋的政治

  1.北宋的建立——陳橋兵變(960年、趙匡胤、東京)

  (結合地圖演示陳橋兵變圖片),由學生結合教材小字內容講述“陳橋兵變”的故事,強調北宋建立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定都地方。

  2.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⑴原因:唐中期安史之亂以后,地方專權導致國家分裂的歷史以及北宋的建立本身也是通過將領反動政變奪權的方式實現,使北宋初期的統治者深感加強中央集權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⑵措施:引導學生回憶秦朝以來歷史上加強中央集權的主要措施,并總結其共同點,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含義的理解。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北宋的統治者面對朝中大將和地方節度使擁兵自重的局面,將如何解決?在學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由學生概括出具體措施。教師向學生演示相關媒體資料,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和理解。

  ⑶結果:結合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具體措施,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地方軍權、政權、財權收歸中央,中央權力又集中在皇帝一人之手。中央集權的加強,根除了唐朝中后期以來地方權力過大,最終導致國家分裂的局面,起到了維護國家統一和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

  引導學生認識北宋加強中央集權所帶來的弊端。這也是王安石變法的背景。

  3.王安石變法

  教師結合圖片、文字簡介王安石,(學生能回答出王安石的相關知識更好)。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引導學生思考回答:

  ⑴王安石為什么要變法?其目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指出北宋中期面臨著嚴重的財政危機、社會危機和邊疆危機。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希望通過變法,實現富國強兵,解決以上危機,維護北宋的統治。

  ⑵王安石變法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王安石變法主要措施”表,幫助學生掌握變法的名稱,結合內容分析變法措施的作用。變法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增強了國家的經濟、軍事力量。緊緊圍繞富國強兵這個核心內容。

  ⑶王安石變法為什么最終失敗了?

  變法雖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變法損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個人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宋神宗死后,1086年,反對變法的司馬光任宰相,新法幾乎全部被廢除,變法最終失敗了。

  王安石變法雖然失敗了,但王安石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感和激流勇進的精神和膽識一直為后人稱頌。指導學生以“我看王安石變法”為題寫一篇小短文,并進行簡單交流、總結。

  總結歸納過程:

  本課以多媒體為教學平臺,以師生交流為主要學習方法,把本課主要內容總結在一張幻燈片上,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展示給學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對本課主體內容有直觀認識。學習之后,教師指導學生以圖示的方法將主體內容總結出來,使學生從宏觀上掌握本節課內容,教師強調重點內容是“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和“王安石變法”。

  課后活動提示:

  請學生以“王安石變法”這一內容為主,通過閱讀課外書籍或網絡,收集相關資料豐富和完善“我看王安石變法”這一短文或制作小課件,并將成果在班級內展示、交流。

  板書設計 

  一、五代十國

  1、五代十國的更迭:907年

  2、后周世宗的改革

  二、陳橋兵變:960年、趙匡胤(宋太祖)、北宋、東京

  三、“杯酒釋兵權”

  1、“杯酒釋兵權”

  2、派文臣擔任地方官

  3、派官員管理地方財政

  4、皇帝直接控制禁軍

  四、王安石變法

  1、變法的歷史背景

  2、變法的內容及結果

五代十國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篇3

  教學目標 

  (一)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

  五代開始的時間、五代的名稱和統治地區;后周世宗改革的內容和作用;北宋的建立;宋初采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和影響;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保甲法;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和結果。

  (二)要求學生從思想上認識

  1.五代十國時期軍閥間的不斷混戰,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和廣大人民的愿望。

  2.王安石變法盡管最后失敗了,但它是我國封建社會中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三)要求培養學生的能力

  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和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能力(后周世宗與王安石變法)。

  重點和難點

  (一)本課重點:北宋加強中央集權和王安石變法。

  (二)本課難點: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

  教學手段

  1.制作幻燈片《五代十國形勢圖》、《遼、北宋、西夏形勢圖》、《禁軍人數激增》。

  2.制作表格:《王安石變法主要措施》。 教學思路和學法指導

  (一)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事先制作幻燈片和表格,通過課堂演示幻燈片,引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獲取知識。

  (二)對現行教材合理加工和重新組合。設置問題情境時,由淺入深,啟發誘導,審時度勢,把教材內容轉變成為學生最易吸收的知識結構。通過講授,化未知為已知,化深奧為通俗,化復雜為簡明,從而使學生把知識結構納入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語言精練而富有感染力,使學生從精神上得到升華,把知識學習和思想教育融一體,形成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有機統一。

  (三)把“討論法”引人課堂,實行合作教學。提出問題,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通過雙向交流或多向交流,達到共識。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散思維,活躍課堂氣氛。

  (四)指導學生用“列表法”進行課堂練習。事先預制表格,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抽幾名同學完成。目的是鞏固所學知識,在填完表格基礎上,使學生學會知識比較,培養學生多向思維、分析比較問題的能力。

  (五)課堂小結。注意整理知識框架,強調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從整體上掌握知識結構。最后給學生提供進一步研究問題的時間和空間,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我們知道,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繁榮發展時期。但到了后期,經過一系列動蕩之后,唐政權千瘡百孔,名存實亡,終于907年滅亡,中國封建社會又進入了一個民族進一步融合、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907—1368)。那么,唐朝滅亡后,中國的政治局面如何?在政治舞臺上又發生了哪些大的事件?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第9課五代十國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二)導學新課

  板書:第9課  五代十國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教師提出問題,要求學生閱讀課本第一、二自然段。

  1.“五代”和“十國”有哪些含義?它從實質上反映了一種怎樣的歷史局面?

  2.后周世宗改革的主要內容及作用如何?

  板書:五代(907)十國

  學生回答后教師講評。

  演示幻燈片《五代十國形勢圖》。907年,節度使朱溫廢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歷史上稱為后梁(講明加“后”的原因)。

  此后的五十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相繼統治黃河流域,合稱五代。那時候,南方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出現了十個割據政權,總稱十國。

  可以看出,這時的政權四分五裂,更迭頻繁。比如五代,50多年里就更換了5個朝代,也就是說,誰兵強馬壯,擁有重兵,誰就當皇帝,那么,這種政權的實質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板書:藩鎮割據繼續擴大

  教師總結:正因為如此,軍閥之間混戰不休,人民生活十分疾苦,渴望統一,到了五代十國后期,統一趨勢不斷加強。五代中的最后一個君主周世宗就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他所進行的政治改革,加快了統一的進程。那么,周世宗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作用如何?

  學生回答后教師講評。

  周世宗在位時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安撫流民,(2)減免賦稅,(3)懲治貪官,(4)整頓軍隊。經過改革,經濟得到了恢復,疆土得以擴展,為后來結束分裂割據局面準備了重要條件。那么,這種分裂割據局面又是怎樣結束的呢?

  教師提問,要求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

  1.陳橋兵變是怎么回事?

  2.能否說北宋結束了分裂局面,就是統一中國?

  板書:陳橋兵變

  北宋建立

  960年 東京

  生答師總,:趙匡胤原來是后周禁軍的最高將領,掌握著軍事大權,此時后周皇帝年幼無知,趙匡胤就想取而代之。960年的一天,正值正月初一,宮內張燈結彩,大擺宴席,君臣正歡度新年。突然,邊關告急,慌亂之中忙派趙匡胤出兵迎敵,趙匡胤率軍到達陳橋驛卻按兵不動。晚上,趙匡胤假裝喝得酪酊大醉,其他將士密謀來到他的臥室,擁立他當皇帝,趙匡胤故意推辭,眾將士早把準備好的黃袍披在他的身上,隨后跪倒,高呼“萬歲”,這樣,趙匡胤一夜之間就變成了皇帝。可以看出,趙匡胤當上皇帝就是因為他手中握有重兵,是五代“誰兵強馬壯誰就當皇帝”的繼續。

  板書:五代(箭頭指向)陳橋兵變,寫上“繼續”。

  北宋建立后,又陸續消滅了十國政權(箭頭指明北宋消滅了十國)。這樣,北宋就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在這里,我們只能說是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而不能說是統一了全國。因為這時期與北宋并立的還有強大的遼等少數民族政權。請看屏幕,教師演示幻燈片《遼、北宋、西夏形勢圖》。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對于垂手可得的皇權最明白不過,怎樣才能把這個皇位坐穩呢?于是他上臺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政權,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閱讀課文,分小組討論,歸納有幾個方面。

  板書:加強中央集權措施

  學生回答:a.杯酒釋兵權

  教師總結:杯酒釋兵權是宋太祖采納宰相趙普的建議,趙普是如何建議的?請同學們看書上的材料。

  稍奪其權—奪去他們的權柄

  制其錢谷—控制他們的財政

  收其精兵—收回他們的兵權

  所以,宋太祖一上臺就著手削奪朝中大將的權力,他即位的第二年,有一天宴請石守信等大將。席間,宋太祖長嘆說:“我當上皇帝,全靠你們,當上了皇帝又睡不著覺。”大將忙問原因。宋太祖答道:“假如有一天,你們的部下貪圖富貴,也把黃袍加在你們的身上,那就由不得你們了。”石守信等大將忙問怎么辦。宋太祖說:“你們不如廢棄兵權,多買良田美宅,歡樂一世,君臣無猜,豈不很好?”石守信等大將領會皇帝的用意,第二天全部稱病辭職,交出兵權。可以說,宋太祖不費一兵一戈,輕而易舉地解除了朝中大將的兵權,消除了“陳橋兵變”這種事情再發生的隱患。

  板書:杯酒釋兵權(箭頭指向)陳橋兵變,寫上“消除”兩字。

  那么,宋太祖還采取了哪些措施?

  學生回答:b.派文臣做地方官

  C.另派官員管理財政

  d.編禁軍

  這樣,地方上的行政權、財權、軍權都收歸了中央,防止了藩鎮割據的重演。

  板書:b、C、d(箭頭指向)藩鎮割據繼續擴大,寫上“防止”兩字。

  剛才大家歸納得非常好,我們把這幾項措施綜合在一起,給大家半分鐘時間,反復讀一讀,過一會,請一位同學起來復述。

  (學生復述,教師鼓勵)

  大家進一步考慮,宋太祖采取這些措施有沒有好處?(有)有什么好處?(加強了中央集權)應該說,這些措施在前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卻給國家帶來了極大弊端,為什么這樣說呢?一方面,北宋政府派文臣做地方官,另派官吏管理財政,無疑增加了官的人數,再加上每年科舉人數的增加,就慢慢形成了龐大的官僚機構,官多,國家的財政支出就多。另一方面,軍隊不斷擴充,(放幻燈片《禁軍人數激增》)為了維持這支龐大的軍隊,每年國家要支出財政收入的50%—70%。這樣,政府人不敷出,財政出現了危機。再加上土地兼并,階級矛盾尖銳,另外還有遼、西夏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克服封建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變法。

  板書:王安石變法

  教師引導學生看課本王安石的插圖,介紹王安石的生平事跡:王安石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讀書非常廣博,儒家經書、佛經、諸子百家、醫術、小說無所不讀。他很早就顯示出政治才能。年輕任知縣時,為當地興修水利,博得了百姓的尊敬。他任地方官多年,鍛煉了才干,對社會現實有深刻了解。宋神宗即位以前,就讀過王安石上皇帝的萬言書,非常欣賞。即位后,他把王安石召到中央,懇切詢問變法謀略。王安石指出,農民徭役負擔沉重,軍隊沒有戰斗力,國家財政虧空,官吏習慣于得過且過,這樣下去是危險的。他提出改革的具體辦法,宋神宗堅定了變法的決心。變法期間,由于遭到大地主等的堅決反對,宋神宗罷了他的官,雖然后來又重新當政,但無法貫徹自己的主張,又辭去職務。1086年,在江寧去世。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閱讀課本。

  1.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如何?(概括兩點)

  2.王安石變法的主要措施有哪幾項?這些措施在當時起到了什么作用?

  3.王安石變法變的到底是什么?

  4.分析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應如何評價王安石變法?

  投影:王安石變法主要措施

  名稱

  新制

  舊制

  目的和作用

  青苗法

  官府向農民供種子、貸款,農民20%利息償還

  農民只能向高利貸者借錢,利息高

  限制大官僚,大地主及高利貸者的利益,增加了國家的財政、賦稅收入

  募役法

  征收役錢,不服役官僚也要交納役錢

  官僚地主不服役

  方田均稅法

  核實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壞平均賦稅

  官僚隱瞞土地,不納稅

  農田水利法

  鼓勵墾荒,興修水利

  促進農業生產

  保田法

  把農戶以保、大保為單位編制,兩個以上的出保丁,平時種田,農閑練兵

  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也可增加國家的軍事力量

  教師逐條分析內容(與舊制相比較)、作用,然后請同學們齊讀一遍。教師總結:雖然王安石變法給政府帶來利益,但是最終以失敗告終。失敗的原因是什么?(a.用人不當,b.觸動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王安石變法雖然失敗了,但仍然給我們以啟迪。下面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應如何評價王安石變法?(從王安石變法的得失中總結)

  學生們結合所學的知識,按座位分成四個人一小組,進行分組討論,提出個人見解。教師在學生間巡回指導,觀察學生,預測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隨時應變。學生將小組討論的情況進行全班性的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適時地激勵與控制。如果有的發言言之有理,有史有論,應給予鼓勵,而對一些立論偏頗,或者過于空泛的發言,則應以啟發誘導的方式,把他們引入正題,并能從問題中總結經驗,給學生以啟迪。

  教師總結:

  (1)目的:挽救封建統治危機,富國強兵。

  (2)措施:變法維護了農民的利益,維護了北宋政府的利益,對大官僚大地主及高利貸者不利。

  (3)成就:新法推行后,政府的收入有所增加;促進了農業生產,全國各地興修水利一萬多處,增強了國家的軍事力量。

  (4)敗因:由于用人不當,出現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現象,新法觸動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幾乎全部被廢除。

  的確,分析完了王安石變法,我們應該認識到:當一種制度或體制阻礙了社會發展的時候,那就必須改革,不改革就沒有出路。在改革的過程中,新生事物必然要遭到舊勢力的阻撓,道路是艱難的。只要有益于社會發展,那么我們應該堅定立場,加大力度,這樣才有可能把改革進行到底。

  詢問同學對每一個問題有無補充或新想法,還有什么疑問。教師解難釋疑。

  (三)課堂小結:通過本節內容學習,我們了解了五代十國是唐末藩鎮割據的繼續和擴大,而北宋的建立又是五代的繼續,北宋陸續消滅了十國政權,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割據的局面,但并沒有統一全國。為加強統治,北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既防止了陳橋兵變的重演,又消除了藩鎮割據,加強了中央集權,但同時又導致了官僚機構和軍隊的膨脹,政府財政入不敷出,于是就有了王安石變法,變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由于用人不當,觸動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最終還是被廢除了。

  (四)課堂訓練

  一、選擇題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五代分布在北方,十國分布在南方

  B.陳橋兵變實際上就是北宋的建立

  C.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統一了全國

  D.王安石變法只是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并沒有維護農民的利益

  2.1069年,任用王安石變法的是( )

  A.宋真宗 B.宋仁宗 C.宋神宗 D.宋欽宗

  3.下列各項,表述不正確的是( )

  A.五代十國是唐末藩鎮割據的繼續和擴大

  B.后周的強大,為后來結束分裂割據局面創造了重要的條件

  C.北宋的建立實際上就是五代“誰兵強馬壯誰就當皇帝”的繼續

  D.王安石變法并沒有觸動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二、活動建議

  分小組討論:你怎樣評價后周世宗和王安石這兩位歷史人物,并把討論的結果寫成短文,從而掌握如何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五代十國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篇4

  教學設計示例二

  (一)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

  五代開始時間、名稱及統治地區;后周世宗改革的內容和作用;北宋的建立和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內容和結果。

  2、能力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能力。

  3、思想認識目標:

  認識到北宋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消除分裂人民的愿望和歷史發展的趨勢。

  知道王安石變法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次重要的改革。使學生認識到王安石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重點和難點:北宋加強中央集權和王安石變法是本課重點。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是本課難點。

  (二)教學過程 :

  1、導入  新課:

  唐朝滅亡之后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這個時期是中國民族進一步融合的時期。封建經濟得以進一步發展。我們今天要學的就是這個時期的開始,五代十國和北宋。

  2、講授新課:

  一、五代十國

  1、五代十國的更迭

  五代十國是唐宋之間,諸多政權并立,封建王朝頻繁更替的大分裂時期。907年,唐末農民軍的叛徒,勢力最大的藩鎮節度使朱溫用“禪讓”的辦法奪得帝位,國號為梁。歷史上稱作后梁。后梁又被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依次取代,歷史上將這五個朝代合稱五代。和五代并存的還有南方和北方山西的十個政權,總稱十國。

  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以來藩鎮割據的繼續和擴大。五代十國的皇帝,大多是手握重兵的藩鎮將帥。為爭奪一頂王冠,他們依賴驕兵悍將頻繁登場。50余年間,中原換了5朝8姓14個皇帝。唐后期以來的藩鎮割據走向了公開分裂。

  軍閥間的混戰廝殺,給人民帶來極深重的災難。唐代的名城如長安、洛陽、揚州在那黑暗混亂的年代都曾化為廢墟。后梁同原唐朝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父子互相廝殺了10多年,大小百余戰,人民死傷無數。947年僅相州一戰就屠殺了10多萬百姓。統治階級面對沒落的恐懼,極盡享樂之能事。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比較黑暗的時期。

  2、后周世宗改革

  五代后期,南方經濟發展,人民厭惡戰爭,統一的要求越來越迫切,統一的趨勢不斷加強。后周世宗柴榮順應歷史發展,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進行了改革。周世宗實行一些優待政策,安頓無家可歸的流民。削廢寺院,減少坐食剝削者。減免苛捐雜稅,懲治貪官污吏。嚴肅軍紀,整頓軍隊,建立精干的中央禁衛軍。周世宗的改革恢復了生產,扭轉了唐后期以來冗兵悍將的積弊。接著又開始了統一中國的軍事行動。攻后蜀,取四川,證南唐,得江北14州;討契丹,收瀛、莫二州。

  二、陳橋兵變

  周世宗之后繼位的是他年僅7歲的兒子周恭帝。后周禁軍將領趙匡胤逐漸掌握了實權。960年,后周文武百官正在慶賀新年,忽然有人來報,說外敵來犯。趙匡胤請求皇帝下令,要他親自出征抵御。當趙匡胤帶兵出征行至開封東北的陳橋驛時。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親信趙普和大將石守信等人預先經過策劃,把一件準備好的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就這樣,趙匡胤黃袍加身,逼恭帝退位,做了皇帝,定都東京(今開封)。國號宋。歷史上稱為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

  三、“杯酒釋兵權”—加強中央集權

  1、“杯酒釋兵權”

  北宋建立后,日夜困擾統治者的是自唐后期以來的悍將干政,藩鎮割據的憂患。一天,太祖與趙普談論天下大事,他問趙普是否有息天下之兵的良策。趙普說,現在方鎮太重,只要“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宋太祖利用設酒宴的手段,解除了石守信等統兵大將的兵權。

  2、派文臣做地方官

  3、派轉運使管理地方財政

  4、皇帝直接控制禁軍

  這樣,宋太祖將地方的行政權、財權、軍權都收歸了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太祖、太宗經過20年的努力,消滅了割據勢力,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盡管如此,宋太祖仍擔心兵家奪權,于是他規定,禁軍要輪流駐防京師,各級將領不斷調動,以致出現了“兵不識將,將不知兵”的現象。這在客觀上雖然避免了兵家奪權,但宋代的軍事力量大大削弱。因此,當外敵進犯之時,宋朝不能進行有效地防衛。造成北宋“積貧積弱”局面出現。北宋雖然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但它并未統一全中國。當時,北有遼,西有夏,南有大理。

  四、王安石變法

  1、北宋中期的社會危機(變法背景)

  ①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逐漸導致官僚機構的膨脹和軍隊數量的激增。。北宋中期,各級官員達到17000多人,這比實際所需人數多出兩倍。政府的財政開支很大,行政效率很低。到北宋中期,禁軍人數比北宋初增加6倍,達到80多萬人,而且待遇特別優厚。浩大的官俸和軍費開支使政府財政瀕于破產。此外,北宋每年向遼和夏交納的“歲幣”,也是十分沉重的財政負擔。

  ②為取得地主階級的廣泛支持,北宋統治者采取放任和鼓勵地主兼并土地的政策,使北宋初年就出現了“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卓錐之地”的現象。到了北宋中期,占全國人口不到20%的地主,占有耕地竟達80%以上。地主還大量隱瞞田產,將負擔轉嫁給農民。政府稅收日見困乏,階級矛盾日趨尖銳。農民起義頻繁發生。

  ③遼和西夏對北宋邊境也構成嚴重威脅

  2、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

  宋神宗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他即位后,對北宋“積弱”、“積貧”的局面深為優慮。1069年,他任用銳意改革的政治家王安石主持變法。宋神宗和王安石都希望通過變法,發展農業生產,以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

  變法主要內容: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保甲法等。(參照教材圖表)

  3、王安石變法的成效和失敗

  實行新法后,政府收入增加,收支達到平衡,還出現了“中外府庫無不充衍”的局面;全國興修水利工程1萬多處,灌溉面積38萬多頃;國家軍事力量有所增加,王安石任用王韶對西夏用兵,收復河、洮、岷、亹、宕五州,取得了北宋建國以來最大的軍事勝利;變法的效果是十分顯著的,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穩定了北宋統治。

  由于用人不當,變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危害百姓的情況。新法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們強烈的反對。所以宋神宗死后,以司馬光為首的守舊派掌握了政權,新法幾乎全部廢除。王安石的變法失敗了。

  3、板書設計 

  一、五代十國

  1、五代十國的更迭

  2、后周世宗改革

  二、陳橋兵變

  三、“杯酒釋兵權”—加強中央集權

  1、“杯酒釋兵權”

  2、派文臣做地方官

  3、派轉運使管理地方財政

  4、皇帝直接控制禁軍

  四、王安石變法

  1、北宋中期的社會危機(變法背景)

  2、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

  3、王安石變法的成效和失敗

五代十國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篇5

  教學設計示例二

  (一)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

  五代開始時間、名稱及統治地區;后周世宗改革的內容和作用;北宋的建立和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內容和結果。

  2、能力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能力。

  3、思想認識目標:

  認識到北宋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消除分裂人民的愿望和歷史發展的趨勢。

  知道王安石變法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次重要的改革。使學生認識到王安石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重點和難點:北宋加強中央集權和王安石變法是本課重點。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是本課難點。

  (二)教學過程 :

  1、導入  新課:

  唐朝滅亡之后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這個時期是中國民族進一步融合的時期。封建經濟得以進一步發展。我們今天要學的就是這個時期的開始,五代十國和北宋。

  2、講授新課:

  一、五代十國

  1、五代十國的更迭

  五代十國是唐宋之間,諸多政權并立,封建王朝頻繁更替的大分裂時期。907年,唐末農民軍的叛徒,勢力最大的藩鎮節度使朱溫用“禪讓”的辦法奪得帝位,國號為梁。歷史上稱作后梁。后梁又被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依次取代,歷史上將這五個朝代合稱五代。和五代并存的還有南方和北方山西的十個政權,總稱十國。

  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以來藩鎮割據的繼續和擴大。五代十國的皇帝,大多是手握重兵的藩鎮將帥。為爭奪一頂王冠,他們依賴驕兵悍將頻繁登場。50余年間,中原換了5朝8姓14個皇帝。唐后期以來的藩鎮割據走向了公開分裂。

  軍閥間的混戰廝殺,給人民帶來極深重的災難。唐代的名城如長安、洛陽、揚州在那黑暗混亂的年代都曾化為廢墟。后梁同原唐朝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父子互相廝殺了10多年,大小百余戰,人民死傷無數。947年僅相州一戰就屠殺了10多萬百姓。統治階級面對沒落的恐懼,極盡享樂之能事。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比較黑暗的時期。

  2、后周世宗改革

  五代后期,南方經濟發展,人民厭惡戰爭,統一的要求越來越迫切,統一的趨勢不斷加強。后周世宗柴榮順應歷史發展,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進行了改革。周世宗實行一些優待政策,安頓無家可歸的流民。削廢寺院,減少坐食剝削者。減免苛捐雜稅,懲治貪官污吏。嚴肅軍紀,整頓軍隊,建立精干的中央禁衛軍。周世宗的改革恢復了生產,扭轉了唐后期以來冗兵悍將的積弊。接著又開始了統一中國的軍事行動。攻后蜀,取四川,證南唐,得江北14州;討契丹,收瀛、莫二州。

  二、陳橋兵變

  周世宗之后繼位的是他年僅7歲的兒子周恭帝。后周禁軍將領趙匡胤逐漸掌握了實權。960年,后周文武百官正在慶賀新年,忽然有人來報,說外敵來犯。趙匡胤請求皇帝下令,要他親自出征抵御。當趙匡胤帶兵出征行至開封東北的陳橋驛時。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親信趙普和大將石守信等人預先經過策劃,把一件準備好的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就這樣,趙匡胤黃袍加身,逼恭帝退位,做了皇帝,定都東京(今開封)。國號宋。歷史上稱為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

  三、“杯酒釋兵權”—加強中央集權

  1、“杯酒釋兵權”

  北宋建立后,日夜困擾統治者的是自唐后期以來的悍將干政,藩鎮割據的憂患。一天,太祖與趙普談論天下大事,他問趙普是否有息天下之兵的良策。趙普說,現在方鎮太重,只要“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宋太祖利用設酒宴的手段,解除了石守信等統兵大將的兵權。

  2、派文臣做地方官

  3、派轉運使管理地方財政

  4、皇帝直接控制禁軍

  這樣,宋太祖將地方的行政權、財權、軍權都收歸了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太祖、太宗經過20年的努力,消滅了割據勢力,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盡管如此,宋太祖仍擔心兵家奪權,于是他規定,禁軍要輪流駐防京師,各級將領不斷調動,以致出現了“兵不識將,將不知兵”的現象。這在客觀上雖然避免了兵家奪權,但宋代的軍事力量大大削弱。因此,當外敵進犯之時,宋朝不能進行有效地防衛。造成北宋“積貧積弱”局面出現。北宋雖然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但它并未統一全中國。當時,北有遼,西有夏,南有大理。

  四、王安石變法

  1、北宋中期的社會危機(變法背景)

  ①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逐漸導致官僚機構的膨脹和軍隊數量的激增。。北宋中期,各級官員達到17000多人,這比實際所需人數多出兩倍。政府的財政開支很大,行政效率很低。到北宋中期,禁軍人數比北宋初增加6倍,達到80多萬人,而且待遇特別優厚。浩大的官俸和軍費開支使政府財政瀕于破產。此外,北宋每年向遼和夏交納的“歲幣”,也是十分沉重的財政負擔。

  ②為取得地主階級的廣泛支持,北宋統治者采取放任和鼓勵地主兼并土地的政策,使北宋初年就出現了“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卓錐之地”的現象。到了北宋中期,占全國人口不到20%的地主,占有耕地竟達80%以上。地主還大量隱瞞田產,將負擔轉嫁給農民。政府稅收日見困乏,階級矛盾日趨尖銳。農民起義頻繁發生。

  ③遼和西夏對北宋邊境也構成嚴重威脅

  2、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

  宋神宗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他即位后,對北宋“積弱”、“積貧”的局面深為優慮。1069年,他任用銳意改革的政治家王安石主持變法。宋神宗和王安石都希望通過變法,發展農業生產,以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

  變法主要內容: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保甲法等。(參照教材圖表)

  3、王安石變法的成效和失敗

  實行新法后,政府收入增加,收支達到平衡,還出現了“中外府庫無不充衍”的局面;全國興修水利工程1萬多處,灌溉面積38萬多頃;國家軍事力量有所增加,王安石任用王韶對西夏用兵,收復河、洮、岷、亹、宕五州,取得了北宋建國以來最大的軍事勝利;變法的效果是十分顯著的,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穩定了北宋統治。

  由于用人不當,變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危害百姓的情況。新法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們強烈的反對。所以宋神宗死后,以司馬光為首的守舊派掌握了政權,新法幾乎全部廢除。王安石的變法失敗了。

  3、板書設計 

  一、五代十國

  1、五代十國的更迭

  2、后周世宗改革

  二、陳橋兵變

  三、“杯酒釋兵權”—加強中央集權

  1、“杯酒釋兵權”

  2、派文臣做地方官

  3、派轉運使管理地方財政

  4、皇帝直接控制禁軍

  四、王安石變法

  1、北宋中期的社會危機(變法背景)

  2、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

  3、王安石變法的成效和失敗

五代十國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篇6

  教學目標 

  (一)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

  五代開始的時間、五代的名稱和統治地區;后周世宗改革的內容和作用;北宋的建立;宋初采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和影響;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保甲法;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和結果。

  (二)要求學生從思想上認識

  1.五代十國時期軍閥間的不斷混戰,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和廣大人民的愿望。

  2.王安石變法盡管最后失敗了,但它是我國封建社會中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三)要求培養學生的能力

  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和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能力(后周世宗與王安石變法)。

  重點和難點

  (一)本課重點:北宋加強中央集權和王安石變法。

  (二)本課難點: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

  教學手段

  1.制作幻燈片《五代十國形勢圖》、《遼、北宋、西夏形勢圖》、《禁軍人數激增》。

  2.制作表格:《王安石變法主要措施》。 教學思路和學法指導

  (一)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事先制作幻燈片和表格,通過課堂演示幻燈片,引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獲取知識。

  (二)對現行教材合理加工和重新組合。設置問題情境時,由淺入深,啟發誘導,審時度勢,把教材內容轉變成為學生最易吸收的知識結構。通過講授,化未知為已知,化深奧為通俗,化復雜為簡明,從而使學生把知識結構納入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語言精練而富有感染力,使學生從精神上得到升華,把知識學習和思想教育融一體,形成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有機統一。

  (三)把“討論法”引人課堂,實行合作教學。提出問題,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通過雙向交流或多向交流,達到共識。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散思維,活躍課堂氣氛。

  (四)指導學生用“列表法”進行課堂練習。事先預制表格,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抽幾名同學完成。目的是鞏固所學知識,在填完表格基礎上,使學生學會知識比較,培養學生多向思維、分析比較問題的能力。

  (五)課堂小結。注意整理知識框架,強調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從整體上掌握知識結構。最后給學生提供進一步研究問題的時間和空間,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我們知道,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繁榮發展時期。但到了后期,經過一系列動蕩之后,唐政權千瘡百孔,名存實亡,終于907年滅亡,中國封建社會又進入了一個民族進一步融合、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907—1368)。那么,唐朝滅亡后,中國的政治局面如何?在政治舞臺上又發生了哪些大的事件?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第9課五代十國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二)導學新課

  板書:第9課  五代十國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教師提出問題,要求學生閱讀課本第一、二自然段。

  1.“五代”和“十國”有哪些含義?它從實質上反映了一種怎樣的歷史局面?

  2.后周世宗改革的主要內容及作用如何?

  板書:五代(907)十國

  學生回答后教師講評。

  演示幻燈片《五代十國形勢圖》。907年,節度使朱溫廢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歷史上稱為后梁(講明加“后”的原因)。

  此后的五十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相繼統治黃河流域,合稱五代。那時候,南方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出現了十個割據政權,總稱十國。

  可以看出,這時的政權四分五裂,更迭頻繁。比如五代,50多年里就更換了5個朝代,也就是說,誰兵強馬壯,擁有重兵,誰就當皇帝,那么,這種政權的實質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板書:藩鎮割據繼續擴大

  教師總結:正因為如此,軍閥之間混戰不休,人民生活十分疾苦,渴望統一,到了五代十國后期,統一趨勢不斷加強。五代中的最后一個君主周世宗就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他所進行的政治改革,加快了統一的進程。那么,周世宗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作用如何?

  學生回答后教師講評。

  周世宗在位時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安撫流民,(2)減免賦稅,(3)懲治貪官,(4)整頓軍隊。經過改革,經濟得到了恢復,疆土得以擴展,為后來結束分裂割據局面準備了重要條件。那么,這種分裂割據局面又是怎樣結束的呢?

  教師提問,要求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

  1.陳橋兵變是怎么回事?

  2.能否說北宋結束了分裂局面,就是統一中國?

  板書:陳橋兵變

  北宋建立

  960年 東京

  生答師總,:趙匡胤原來是后周禁軍的最高將領,掌握著軍事大權,此時后周皇帝年幼無知,趙匡胤就想取而代之。960年的一天,正值正月初一,宮內張燈結彩,大擺宴席,君臣正歡度新年。突然,邊關告急,慌亂之中忙派趙匡胤出兵迎敵,趙匡胤率軍到達陳橋驛卻按兵不動。晚上,趙匡胤假裝喝得酪酊大醉,其他將士密謀來到他的臥室,擁立他當皇帝,趙匡胤故意推辭,眾將士早把準備好的黃袍披在他的身上,隨后跪倒,高呼“萬歲”,這樣,趙匡胤一夜之間就變成了皇帝。可以看出,趙匡胤當上皇帝就是因為他手中握有重兵,是五代“誰兵強馬壯誰就當皇帝”的繼續。

  板書:五代(箭頭指向)陳橋兵變,寫上“繼續”。

  北宋建立后,又陸續消滅了十國政權(箭頭指明北宋消滅了十國)。這樣,北宋就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在這里,我們只能說是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而不能說是統一了全國。因為這時期與北宋并立的還有強大的遼等少數民族政權。請看屏幕,教師演示幻燈片《遼、北宋、西夏形勢圖》。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對于垂手可得的皇權最明白不過,怎樣才能把這個皇位坐穩呢?于是他上臺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政權,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閱讀課文,分小組討論,歸納有幾個方面。

  板書:加強中央集權措施

  學生回答:a.杯酒釋兵權

  教師總結:杯酒釋兵權是宋太祖采納宰相趙普的建議,趙普是如何建議的?請同學們看書上的材料。

  稍奪其權—奪去他們的權柄

  制其錢谷—控制他們的財政

  收其精兵—收回他們的兵權

  所以,宋太祖一上臺就著手削奪朝中大將的權力,他即位的第二年,有一天宴請石守信等大將。席間,宋太祖長嘆說:“我當上皇帝,全靠你們,當上了皇帝又睡不著覺。”大將忙問原因。宋太祖答道:“假如有一天,你們的部下貪圖富貴,也把黃袍加在你們的身上,那就由不得你們了。”石守信等大將忙問怎么辦。宋太祖說:“你們不如廢棄兵權,多買良田美宅,歡樂一世,君臣無猜,豈不很好?”石守信等大將領會皇帝的用意,第二天全部稱病辭職,交出兵權。可以說,宋太祖不費一兵一戈,輕而易舉地解除了朝中大將的兵權,消除了“陳橋兵變”這種事情再發生的隱患。

  板書:杯酒釋兵權(箭頭指向)陳橋兵變,寫上“消除”兩字。

  那么,宋太祖還采取了哪些措施?

  學生回答:b.派文臣做地方官

  C.另派官員管理財政

  d.編禁軍

  這樣,地方上的行政權、財權、軍權都收歸了中央,防止了藩鎮割據的重演。

  板書:b、C、d(箭頭指向)藩鎮割據繼續擴大,寫上“防止”兩字。

  剛才大家歸納得非常好,我們把這幾項措施綜合在一起,給大家半分鐘時間,反復讀一讀,過一會,請一位同學起來復述。

  (學生復述,教師鼓勵)

  大家進一步考慮,宋太祖采取這些措施有沒有好處?(有)有什么好處?(加強了中央集權)應該說,這些措施在前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卻給國家帶來了極大弊端,為什么這樣說呢?一方面,北宋政府派文臣做地方官,另派官吏管理財政,無疑增加了官的人數,再加上每年科舉人數的增加,就慢慢形成了龐大的官僚機構,官多,國家的財政支出就多。另一方面,軍隊不斷擴充,(放幻燈片《禁軍人數激增》)為了維持這支龐大的軍隊,每年國家要支出財政收入的50%—70%。這樣,政府人不敷出,財政出現了危機。再加上土地兼并,階級矛盾尖銳,另外還有遼、西夏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克服封建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變法。

  板書:王安石變法

  教師引導學生看課本王安石的插圖,介紹王安石的生平事跡:王安石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讀書非常廣博,儒家經書、佛經、諸子百家、醫術、小說無所不讀。他很早就顯示出政治才能。年輕任知縣時,為當地興修水利,博得了百姓的尊敬。他任地方官多年,鍛煉了才干,對社會現實有深刻了解。宋神宗即位以前,就讀過王安石上皇帝的萬言書,非常欣賞。即位后,他把王安石召到中央,懇切詢問變法謀略。王安石指出,農民徭役負擔沉重,軍隊沒有戰斗力,國家財政虧空,官吏習慣于得過且過,這樣下去是危險的。他提出改革的具體辦法,宋神宗堅定了變法的決心。變法期間,由于遭到大地主等的堅決反對,宋神宗罷了他的官,雖然后來又重新當政,但無法貫徹自己的主張,又辭去職務。1086年,在江寧去世。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閱讀課本。

  1.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如何?(概括兩點)

  2.王安石變法的主要措施有哪幾項?這些措施在當時起到了什么作用?

  3.王安石變法變的到底是什么?

  4.分析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應如何評價王安石變法?

  投影:王安石變法主要措施

  名稱

  新制

  舊制

  目的和作用

  青苗法

  官府向農民供種子、貸款,農民20%利息償還

  農民只能向高利貸者借錢,利息高

  限制大官僚,大地主及高利貸者的利益,增加了國家的財政、賦稅收入

  募役法

  征收役錢,不服役官僚也要交納役錢

  官僚地主不服役

  方田均稅法

  核實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壞平均賦稅

  官僚隱瞞土地,不納稅

  農田水利法

  鼓勵墾荒,興修水利

  促進農業生產

  保田法

  把農戶以保、大保為單位編制,兩個以上的出保丁,平時種田,農閑練兵

  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也可增加國家的軍事力量

  教師逐條分析內容(與舊制相比較)、作用,然后請同學們齊讀一遍。教師總結:雖然王安石變法給政府帶來利益,但是最終以失敗告終。失敗的原因是什么?(a.用人不當,b.觸動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王安石變法雖然失敗了,但仍然給我們以啟迪。下面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應如何評價王安石變法?(從王安石變法的得失中總結)

  學生們結合所學的知識,按座位分成四個人一小組,進行分組討論,提出個人見解。教師在學生間巡回指導,觀察學生,預測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隨時應變。學生將小組討論的情況進行全班性的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適時地激勵與控制。如果有的發言言之有理,有史有論,應給予鼓勵,而對一些立論偏頗,或者過于空泛的發言,則應以啟發誘導的方式,把他們引入正題,并能從問題中總結經驗,給學生以啟迪。

  教師總結:

  (1)目的:挽救封建統治危機,富國強兵。

  (2)措施:變法維護了農民的利益,維護了北宋政府的利益,對大官僚大地主及高利貸者不利。

  (3)成就:新法推行后,政府的收入有所增加;促進了農業生產,全國各地興修水利一萬多處,增強了國家的軍事力量。

  (4)敗因:由于用人不當,出現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現象,新法觸動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幾乎全部被廢除。

  的確,分析完了王安石變法,我們應該認識到:當一種制度或體制阻礙了社會發展的時候,那就必須改革,不改革就沒有出路。在改革的過程中,新生事物必然要遭到舊勢力的阻撓,道路是艱難的。只要有益于社會發展,那么我們應該堅定立場,加大力度,這樣才有可能把改革進行到底。

  詢問同學對每一個問題有無補充或新想法,還有什么疑問。教師解難釋疑。

  (三)課堂小結:通過本節內容學習,我們了解了五代十國是唐末藩鎮割據的繼續和擴大,而北宋的建立又是五代的繼續,北宋陸續消滅了十國政權,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割據的局面,但并沒有統一全國。為加強統治,北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既防止了陳橋兵變的重演,又消除了藩鎮割據,加強了中央集權,但同時又導致了官僚機構和軍隊的膨脹,政府財政入不敷出,于是就有了王安石變法,變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由于用人不當,觸動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最終還是被廢除了。

  (四)課堂訓練

  一、選擇題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五代分布在北方,十國分布在南方

  B.陳橋兵變實際上就是北宋的建立

  C.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統一了全國

  D.王安石變法只是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并沒有維護農民的利益

  2.1069年,任用王安石變法的是( )

  A.宋真宗 B.宋仁宗 C.宋神宗 D.宋欽宗

  3.下列各項,表述不正確的是( )

  A.五代十國是唐末藩鎮割據的繼續和擴大

  B.后周的強大,為后來結束分裂割據局面創造了重要的條件

  C.北宋的建立實際上就是五代“誰兵強馬壯誰就當皇帝”的繼續

  D.王安石變法并沒有觸動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二、活動建議

  分小組討論:你怎樣評價后周世宗和王安石這兩位歷史人物,并把討論的結果寫成短文,從而掌握如何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五代十國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通用6篇) 相關內容:
  • 第九課 五代十國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教學設計示例一教學目標通過本課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或掌握五代十國起止時間;五代名稱及統治地區;后周世宗改革的內容和作用;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和影響;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內容及結果。...

  • 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教學設計(精選3篇)

    [學情調查]學生在初中時已經學過本課的部分內容,有一定的基礎。但對于政治制度演變的總體把握還比較欠缺。[教學目標]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古代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發生、發展和膨脹。漢到元,正是這一制度不斷發展的重要階段。...

  • 政治主觀題教學:以變應變(精選2篇)

    政治主觀題教學:以變應變無錫市八士中學 祁德昆縱覽近些年高考政冶主觀題,我們不難看出命題具有新情境、小切口的特點,命題設問體現出開放性、應用性、有效性,命題立意從知識立意轉為能力立意。...

  • 第八單元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精選2篇)

    第八單元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單元知識網絡】【專題歸納整合】1.二戰后美國與西歐、日本關系的演變美國同西歐國家關系的演變:(1)戰后初期,經濟上美國通過推行馬歇爾計劃,幫助西歐恢復經濟,得以控制西歐。...

  •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通用13篇)

    第3課 △課標要求:列舉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一、中央集權的發展——地方權力不斷 削弱 , 中央集權不斷 加強 1、西漢:中央集權削弱 → 中央集權加強漢初實行 郡國并行 制 → 王國日 強 ,中央集權 削...

  •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教案(精選3篇)

    【課標要求】列舉從漢至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一、學習目標知識與能力通過列舉從漢至元幾個重要朝代削弱地方勢力加強中央集權的知識,削弱相權加強君主專制的知識,不斷完善官吏制度的知識,學生提高對封建...

  • 政治教學與“學會生存”教育研究方案(精選2篇)

    一、 課題的提出: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知識經濟社會,我國經濟、政治體制改革在不斷深入,教育體制也在進行著重大的改革和調整,其中最重要的變革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

  • 第三單元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通用2篇)

    第三單元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考點一】了解1688年的“光榮革命”1688年,英國議會邀請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她的丈夫荷蘭執政威廉承襲英國王位,共同統治英國,這次不流血的政變,史稱“光榮革命”。...

  • 政治教案-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精選2篇)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教學過程:播放VCD片段:1987年黨的十三大在京召開提問:1.黨的十三大提出的重要理論是什么?(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2.大會所闡述的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說明了什么?(這是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問:...

  • 政治教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精選2篇)

    第五課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第二框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教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通過教學,加強學生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重要性的認識。...

  • 世界政治的發展 教學設計示例(精選2篇)

    教學目的一、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形勢的基本特點;國際力量新的分化和組合;“一超多強”的局面;多極化的趨勢;美國的霸權主義;地區沖突;國際裁軍和軍控進程;朝鮮半島的緩和進程。...

  • 政治教師應該是一本活生生的政治教科書——新時期政治教師應具備的素質(精選2篇)

    政治教師應該是一本活生生的政治教科書——新時期政治教師應具備的素質我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蘋果,我們互相交換,還是一個蘋果。我有一個思想,你有一個思想,我們互相交換,就是兩個思想。...

  • 第3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精選2篇)

    第3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版學案)【課程標準】列舉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課標解讀】注意把握中央決策機構的變化與地方行政機構的變化兩條線索。...

  • 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教案(通用2篇)

    【三維目標】1.知識與能力:⑴列舉漢代“中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書省等政治制度,說明中國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⑵列舉漢代郡國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實,說明中國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

  • 《世界政治的發展》教學設計(通用2篇)

    《世界政治的發展》活動課教學設計及感悟當前我國高中教育正處于改革的攻堅階段,如何在新的形勢下,轉變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突破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是當前改革的重中之重。...

  • 七年級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大二大不卡专区 | 91九色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激情免费视频 | 午夜影院在线观看 | 日韩视频一级 | 亚洲精品久久av无码一区二区 | 日本中文不卡 | 欧美本道 | 国产欧美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在线一区 |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不卡软件 |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 国产福利免费 |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蜜桃 | 大地资源在线观看免费高清官网 | 免费看无码自慰一区二区 | av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 a级a做爰片成人毛片入口 | 7777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性无码专区无码 |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视频 | 欧美亚洲在线视频 | 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 性饥渴的老头小说 | 成人黄色视频播放165 |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丝袜系列 | 成人网站免费大全日韩国产 | 国内综合精品午夜久久资源 |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 | 久久久性色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 任你躁久久久久久妇女av | 岛国AV在线无码播放 | 久久国产经典 | 国产欧美视频高清va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小说 | 888黄色片| 99热久久免费频精品18 |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爱视频免费樱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