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植物的光合作用》導學設計
18xx年,德.索蘇爾(desaussarent)對光合作用進行了第一次定量測定,并提出了水的作用。他發現植物在光合作用過程中獲得的干重大于它所吸收的co2減去它所釋放的氧氣的重量。他認為這種差異是由于水的吸收所引起的。
在這一過程中,光能哪里去了?1845年,德國科學家梅耶根據能量轉化與守恒定律(物理學上最重要的定律)。
明確指出: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起來。
光能轉變成化學能,貯存于什么物質中呢?這一問題遲遲未能解決。
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綠色葉片放在暗處幾小時,目的是讓葉片中的營養物質消耗掉。然后把這個葉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過一段時間后,用碘蒸氣處理葉片,發現遮光的那一半葉片沒有發生顏色變化,曝光的那一半葉片則呈深藍色。
演示實驗:淀粉遇碘變藍色
分析:薩克斯的實驗
1、 把放在暗處的葉片 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2、 本實驗是如何設置對照的,得出什么結論?
薩克斯的實驗說明了什么植物體內有什么物質生成?——淀粉
淀粉在哪里產生呢?
薩克斯還發現只有照光時,葉綠體中的淀粉粒才會增大,也只有在曝光的葉片中才能檢測到淀粉。
氧氣在哪里產生的呢?1880年德國科學家而吉爾曼用水綿做為實驗材料,
水綿是一種綠色的水藻。葉綠體大而且呈帶狀。
1880年,德國科學家恩吉爾曼用水綿進行了光合作用的實驗:把載有水綿和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空氣并且是黑暗的環境里,然后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通過顯微鏡觀察發現,好氧細菌只集中在葉綠體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臨時裝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細菌則集中在葉綠體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圍。恩吉爾曼的實驗證明:氧是由葉綠體釋放出來的,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1、好氧細菌容易聚集在o2多的部位,由此得出產生o2部位是什么?光合作用場所在哪里?
2、恩吉爾曼在實驗的選材上、光照處理等方面有哪些巧妙之處?
直到1897年,科學家才正式命名植物的光合作用。請同學們回答:
請同學們回答:
1.光合作用原料,場所,條件,產物各是什么
試寫出反應方程式:
2.在上述基礎上請用簡潔語言給光合作用下定義.
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的過程。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釋放的氧。
想一想:
1.從人類對光合作用探究歷程來看,生物學的發展與物理學和化學有什么聯系?與技術手段的進步有什么關系?
2.分析人類對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你有哪些感悟?請與同學交流。
光合作用的原料有二氧化碳和水,那么,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到底來自二氧化碳還是水?
拓展: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光合作用過程中氧氣的來源。
學生聽講,思考并回答問題
——植物的光合作用
學生聽講,引發思考
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
學生讀書
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
學生讀書
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