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3.有一個人眼睛失明了,你能幫他分析分析可能有哪些原因嗎?
學生分析,教師點撥:根據視覺的形成過程。
4.觀察課本圖ⅳ-48貓的瞳孔大小的調節,你能發現什么規律?人也會有這種變化嗎?請你設計一個實驗來探究一下。
學生回答:貓的瞳孔在暗處比在亮處大。推測人也會這么變化。然后設計實驗方案:
⑴拉上窗簾,過一會再拉開
⑵用手電筒照射同學的眼睛,觀察瞳孔變化
⑶先觀察一位同學的瞳孔大小,然后用手捂住眼睛,過一會松手,觀察瞳孔變化
⑷觀察同學從教室內走到教室外時瞳孔的變化
等等,選擇幾樣在教室內能完成的當堂探究。
互動四:近視的成因及預防
1.大家看一看我們班有多少位同學戴眼鏡?他們戴的都是什么眼鏡?
學生統計并做出判斷:近視鏡
那么近視是怎么形成的呢?請大家閱讀課本p91內容,結合圖ⅳ-49,分析近視的成因。
學生分析,表達交流。
教師強調:晶狀體調節緊張引發的近視眼叫假性近視,如果這時注意保護視力,消除使晶狀體過度緊張的因素,做一些按摩放松自己,視力可以好轉和恢復到正常。但如果進一步發展到眼球前后徑過長,也就是說晶狀體和視網膜中間的距離加長,這時無論你怎么調節自己的晶狀體,遠處射來的光線經過折射都只能在視網膜前面成像,我們在視網膜上只能獲得模糊的影像。這就是真性近視。
對于近視我們有什么矯正的辦法嗎?
學生:戴眼鏡。
教師:戴什么樣的眼鏡呢?哪位同學愿意描述一下自己配的近視鏡。
學生:中間薄,四周厚。
教師:這種鏡子正好和放大鏡相反,我們叫它凹透鏡,凹透鏡可以發散光線,然后再經過角膜、瞳孔等結構,就可以使物像正好落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2.請幾位近視眼的同學談一談近視心得,讓其他同學引以為鑒。
幾生談自己是如何近視的
教師指出大部分同學的近視都是由于過度用眼,長時間近距離看書,不注意用眼衛生造成的,開始階段都是假性近視,進行適當的矯正應該是能恢復正常視力的。
3.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結合課本圖ⅳ50總結預防近視的方法。
學生熟記“三要”、“四不看”,并應用到生活中去。
整合提升: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內容,教師以實例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
能力拓展:
分析老年人遠視的視網膜成像特點和結構病變,并提出矯正方法。
板書設計:
第六章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一節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第一課時)
一、眼球的結構
(教師板圖)
二、視覺的形成過程
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視神經→視覺中樞
(透光) (折射) (成像) (形成視覺)
三、近視的成因
四、近視的預防
教學設計(第一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