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節水分的散失――蒸騰作用(四)
學生通過觀察現象,思考并且回答問題,自然而然地得出蒸騰作用的概念: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植物體表面散發出去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
教師進一步指出,植物體的各個部分都可以蒸騰水分,但蒸騰水分的主要器官是葉。
這時教師可以把自己準備好的一套演示裝置放在講臺上,請兩名學生到臺上仔細觀察并告訴全班學生所觀察到的現象。教師再次提出問題:這套實驗裝置所發生的實驗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得出結論:植物的蒸騰作用主要是由葉片來完成,蒸騰作用的強弱與葉片的多少成正比關系,即葉片越多,蒸騰作用越強,散失的水分越多。
為了說明植物蒸騰作用的過程,教師可將課本p63圖ⅰ-38水分蒸騰的全過程繪制在投影片上(或在黑板上畫一個簡圖)。對著示意圖進行提問:(1)植物根毛的作用是什么?
(2)導管的作用是什么?(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后進一步指出,植物體內根、莖、葉中的導管是相聯通的。)
(3)氣孔的作用是什么?
一系列的提問,促使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逐漸了解蒸騰作用的過程。最后教師利用板書總結出蒸騰作用的過程: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莖、葉的導管→葉肉細胞→氣孔→大氣
3.關于氣孔的張開和閉合可以調節蒸騰作用,使植物體內經常保持著適量的水分。教材對此未做過多的解釋。教師可以利用氣孔開閉的活動模型或復合投影片演示保衛細胞的結構以及控制氣孔開閉的過程,通過形象直觀的教具幫助學生了解氣孔開閉的原理,使學生了解蒸騰作用的過程。
4.關于蒸騰作用對植物生活的意義教學,教師可以用這樣一個問題引入:俗話說“水往低處流”,為什么植物體內的水卻能從根部流向樹葉呢?問題提出后,教師讓學生思考、討論、看書,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很快就可以得出結論:在自然界中,水確實是往低處流,但是如果加上動力,水也可以往高處流。平時人們用吸管吸飲料時,飲料就可以沿著吸管被吸入口中。植物體內的水從低向高處流的原因就在于植物的蒸騰作用產生了蒸騰拉力,即能促進根毛對土壤中水分的吸收,也可以促使植物體內的水分和無機鹽沿著導管向上運輸。
教師利用投影片指出,植物體吸收的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參加植物體內各種生命活動以外,絕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發到大氣中。
投影片:一株玉米從出苗到結實的一生中,大約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這些水大致分配如下:
植物所吸收的水分有99%用于蒸騰作用,只有1%用于光合作用和其他生理過程,這是否是一種浪費呢?對植物有什么意義呢?然后讓學生看書和討論,最后教師歸納總結出蒸騰作用的意義。
5.在講述蒸騰作用與人類的關系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組織學生討論,由學生自己得出結論。例如:
(1)大規模的植樹造林對氣候有什么影響?
(2)春季造林為什么要在樹苗發芽前進行?夏季造林為什么要剪除一部分枝葉?
(3)為什么最好在陰天或傍晚移栽植物?移栽后的菜苗和花草為什么要遮蔭?
(4)為什么說大樹底下好乘涼?
參考答案:
(1)因為植物蒸騰水分,大面積的樹林可以增加空氣濕度,使天空云量增多,從而增加降水量,起到減輕干旱,調節氣候的作用。
(2)春季造林在樹苗發芽前進行是因為蒸騰面積最小,體內有機物還沒有轉化輸送,沒有被新枝葉消耗,所以此時移植最易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