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三節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當脊髓內的神經中樞接受了“燙”這一信號后,立刻產生一種神經沖動即發出指令信息,這個信息又是通過何種結構傳出的?傳出神經。
最后傳至哪里?效應器。
對傳出神經將來自脊髓的指令信息,傳到使手指松開的有關肌肉中的神經末梢,這些末梢支配使手指松開的肌肉完成運動。
這樣就有了甩掉燙手饅頭的反射。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產生反射的結構基礎是: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反射。我們將這五部分稱之為反射弧。可見,反射弧是反射的結構基礎。
大家再考慮一下,上述反射完成的同時,我們還有沒有其他感覺?有,燙。對,由于脊髓有通向大腦的神經元,當“燙”的神經沖動傳至脊髓時,又由通向大腦的神經元把這種神經沖動傳至大腦,使人感到燙。由于傳向大腦的路徑較長,在大腦作出“燙”的判斷之前,手指已經縮回了。大家想一想,這種反射有何意義?
(1)更好地適應環境。
(2)更好地保護自己。
(3)有利于自身生存。
人體具有很多很多的反射,也就有了許許多多的反射弧。有的反射比較簡單,是生來具有的,如縮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膝跳反射、咳嗽反射、食物反射等。有的反射就是人通過長期生活經驗的積累,逐漸獲得的,是復雜的反射,如2~3歲的小孩,聽到鈴聲或汽車喇叭聲,作出的反應比較簡單;而同學們聽到上課鈴聲,就會迅速進入教室,聽到汽車喇叭聲就會迅速躲避。
板書:反射
人類是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的,這種交流本身就是一種復雜的反射,是人類特有的復雜反射。
有的人看小說時,一會兒眉飛色舞,一會兒痛哭流涕,這是人對文字的反射。有的人說笑話,大家樂得開心大笑,這是對語言的反射。三國時有“望梅止渴”的故事,這也是對語言的反射。
人在吃梅子時,唾液腺分泌唾液。吃過梅子的人知道梅子很酸,有了經驗,當見到梅子時,唾液腺就會作出反應而分泌唾液。談論梅子時也分泌唾液,產生了“止渴”的效果。人體是通過各種簡單或復雜的反射,來實現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從而使人對內外的刺激迅速作出適當的反應,更好地適應環境。
小結: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反射弧: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人類是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的,這種交流本身就是一種復雜的反射,是人類特有的復雜反射。
作業:練習冊本節內容
【本節教案特點】
采用驚、奇、熟例子輔助教學,創情景 - 設問題 - 觀察思考或假設 - 實驗 - 得出結論等。在循序漸進的師生互動中,學生學得輕松、主動;教學形式變得直觀、多樣、民主。由于在設計時注意了交互操作和分層次的教學,讓學生在探索中培養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實驗能力,使教學信息得到了及時反饋,培養了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為將來的終身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