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課前準備
教師;自制課件、課前培養好毛豆種子萌發長出根毛的幼根、課前準備桃樹枝條浸入紅墨水。
學生:課前預習、收集與本節內容有關的資料、課前準備桃樹枝條浸入紅墨水。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學習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溫舊導新]
第二節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展示課件“因缺水而引起變化的植物的圖片”
陳述:如果生物圈沒有了水,將不會有生命存在,一片荒涼。生物圈離不開植物,植物離不開水,水是生命的源泉,滋養著生命的水是怎樣進入植物體內的呢?我們知道,植物主要靠根吸水,移栽菜苗時,如果根損傷太多,植物往往不易成活,那么,根有哪些特點適于吸水呢?
觀看課件,聆聽講述,展開聯想,引起思考,進入情景,加深理解水對植物的重要性。
創設情境,調動學生情緒激發興趣,貼近生活引入新課
[講授新課]
板書:
一、根適于吸水的特點:根尖的成熟區生有大量根毛
分發已培養好的生有根毛的毛豆幼根,指導學生用肉眼和放大鏡進行觀察。
置疑:
1、觀察你看到毛豆的幼根有什么特點?
2、生有根毛的部分屬于根尖的什么區?
3、你觀察的那條幼根的成熟區有多少根毛?
4、運用資料補充:玉米的成熟區425條/mm2,豌豆有320/mm2,有一位科學家統計過一株高50cm的黑麥上的根毛總數有125,000根。如此之多的根毛對植物吸收水分有什么意義?
5.為什么移栽的白菜苗、太空椒苗根部總要帶一個土坨?為什么移栽好的小樹苗不能用手去搖?
學生分組每2人/組觀察毛豆剛長出根毛的幼根。(3分鐘)
學生回答:生有許多白色“絨毛”,叫根毛。
成熟區(根毛區)
試驗著估計:幾千、幾萬
聆聽老師的介紹,體會眾多根毛與吸水的關系。回答: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根吸水的面積,增大根的吸收功能。
帶一個土坨是為了保護幼根和根毛。盡量減少幼根和根毛的損傷。從而影響根的吸收功能。
學生通過觀察,感性認識,獲取知識,加強觀察能力的養成。
及時鞏固
板書:
二、水分的運輸途徑---導管
土壤中的水(無機鹽)→
根毛→
根內導管→
莖內導管→
植株各處
莖的結構:
木質部---導管(運輸水分和無機鹽)
形成層---新細胞(使莖逐年長粗)
韌皮部---篩管(運輸有機物)
過渡:根毛吸收的水分進入根后,通過什么途徑運輸到每一片葉每一朵花的呢?
老師昨天已安排每一小組按照課本p111面授的提示做了一個水分在莖內運輸的小實驗。
設問:你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什么呢?
水是通過什么途徑跑到葉片中的呢?指導學生用小刀把莖橫切,再縱向切開,并深入課堂關心學生的動手實驗動態,同時提醒學生小心用刀,以免劃傷自己或別人。
陳述:被染成紅色的部位是莖的木質部,紅色的水分就沿著木質部里的導管向上運輸。
展示導管模型和課件。
導管是由許多長形管狀的細胞所組成,上下細胞間的橫壁消失形成中空的管道,導管的細胞是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