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上的植物
教學目標:
1. 描述地面上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特點,說出他們的生活習性,能夠識別一些典型的植物。
2. 概述種子植物的 主要特征,能夠區別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異同。
3. 以貫眾和葫蘆癬為例,知道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標:
1. 通過描述各種植物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 在比較植物之間的差異是,使學生的分析和綜合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 通過觀察活動,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掌握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
2. 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產生對地面上各類植物的保護意識。
重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地面上植物的形態結構,讓學生了解主要植物類群如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特征。
難點: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形態結構觀察。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 引入:
在地面的生態系統里,生活著各種各樣的生物。森林里有高大的樹木,沙漠里有栽種的莊稼,校園里有樹木花草。通過本章的學習,你將認識地面上許多生物的特征,了解它們與人類的關系。
二、 授新:
無論你是栽花種草,還是吃蔬菜、水果,都與許多常見的植物有關。這些生長在地面上的各種各樣的植物,構成人們喜歡的園林風景或田園風光,更重要的是不少植物為人類和其他動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物質。
你能舉出你熟悉的身邊的植物的名稱嗎?
(學生舉例,要求描述所舉例的植物的形態,包括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個器官中較能突出該物種特征的地方,還有名稱)
……
三、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情景倒入 用多媒體播放《動物世界》片首錄象,以及在各種環境下生活的動物圖片資料,調動學生視聽感官,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生活環境的差別,把動物分為地面上生活的的動物、水中生活的動物、空中生活的動物以及土壤中生活的動物
自主探究 地面上的動物有哪些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
1. 北極熊為什么能適應北極寒冷的氣候?
2. 蜥蜴依靠什么結構真正擺脫了水的束縛?
3. 東北虎有什么法寶才能在森林里稱王?
4. 長頸鹿的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5. 龜鱉類如何保護自己呢?
6. 你有過與哺乳動物親密接觸的經歷嗎? 學生搜索、討論、分析、反饋:
1. 厚厚的皮毛,保溫。
2. 鱗片和羊膜卵使水分不易散失
3. 迅速行動,感官發達。
4. 與其他食草動物食性不同,找到適合其自身發展的方式
5. 厚厚的甲殼
6. 自由發揮
交流討論 1. 讓學生自主瀏覽“學生活動網頁”,并回答環節的問題
2. 教師作為平等交流的一員參與交流、討論,師生互動,除對交流起組織作用外,還要對交流作點評、點撥,以保證交流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3. 教師提出關于展示動物如何適應環境的問題,把握導向 1. 學生在相關資料庫里搜索相關知識,兩人一組完成互動環節
2. 對學生活動提出建議或問題,以達到生生互動的效果。
3. 對所有參加活動的小組給予評價
歸納小結 1. 強調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看待事物,用辨證的、發展的觀點分析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