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活動“制作一個五角星”教學設計
學生雖然不知道其中的數學道理,但可以通過圖像演示來感知。
4.師生共同小結畫五角星的步驟
(l)任意畫一個圓;
(2)以圓心為頂點,連續(即)的角,與圓相交于5點;
(3)連接每隔一點的兩個點;
(4)擦去多余的線,就得到五角星。
5.繼續啟發學生
(l)你能說出這種畫法(等分圓周的方法)的道理嗎?
(2)類似的,你能畫一個六角星、七角星、……、n角星嗎?
6.教師歸納
用較簡單的幾何知識說明。
(三)體驗探究
1.小競賽
學生動手,看誰能以最好的方法和最快的速度將所畫的五角星剪下來?
2.師生共同探究
電腦演示(l):利用畫好的五角星直接剪
(競賽過程中啟發學生)
電腦演示(2):民間藝人以很快的速度用各種彩紙剪出各種栩栩如生且具有對稱性的各種圖形……
學生動手實踐:將五角星對折一次。
在學生感知、體驗的過程中滲透幾何知識。
電腦演示(3):演示該過程
啟發學生將其余四個角對折,發現五角星被折痕分成十個相同的三角形。
學生動手實踐:如何將相同的十個三角形折疊到一起,找出最簡捷、最快速的折疊方法。(書本的方法)
電腦演示(4):五角星帶路法。
3.學生歸納出折疊法剪五角星的方法
提示學生:折疊時注意角度,下剪時如何選擇角度剪出的五角星才完美、和諧?才更接近于國旗上的五角星?
將五角星畫法的原理推廣,讓學生經歷了探究數學活動“制作一個五角星”教學設計的過程,思維得到創新發展,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熱情
(四)放飛聯想的翅膀
1.小游戲
展開想象的翅膀,將所畫的五角星、六角星涂上最漂亮最豐富的色彩,貼在黑板上,將黑板變成一條美麗的星星河……。
2.啟發小結
五角星、六角星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很簡捷很完美的幾何圖案。
3.舉例
天上的星星,折的幸運星,飄飛的雪花,……。
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是美的,是有用的。
四、設計說明
如果在教學中采用教師先畫、先折再剪,學生跟著模仿的教學方法,很容易造成教師獨斷專行,變成教師的表演,那么學生學會的只是“照葫蘆畫瓢”,別無他獲。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通過升國旗創設情境(滲透人文教育),借助cai課件和教師的適時點撥,讓學生發現五角星的畫法;接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和發現,將畫五角星的原理進行推廣;在學習折疊法剪五角星時,我們也沒有像課本那樣撇開先畫后剪法,而是以先畫后剪法得到的五角星為模型,試著將五角星“返璞歸真”,返回到剪后還沒展開時的狀態,讓學生在不斷地折疊和嘗試中探究和感悟,力求恢復當初發明者創造折疊法時的火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