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1)
課 題解一元一次方程(1)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1.了解與一元一次方程有關的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質,能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2. 經歷數值代入計算的過程,領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義.知道求方程的解就是將方程變形為x=a的形式.3. 強調檢驗的重要性,養成檢驗反思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歸納等式的性質;利用性質解方程.
教學難點比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異同;
教具準備天平,砝碼,物體
教學過程
教 學 內 容
教師活動內容、方式
學生活動方式設計意圖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1.做一做:填表:
x
1
2
3
4
5
2x+1
2.根據表格回答問題:(1)當x= 時,方程2 x+1=5兩邊相等。(2)你知道能使方程2 x+1=5兩邊相等的x是多少嗎?我們把能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x=5是方程2 x+1=5的解,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求方程2 x+1=5中x=5的過程就是解方程 3.試一試:分別把0、1、2、3、4代入方程,哪個值能使方程兩邊相等。(1)2 x-1=5 (2)3x-2=4x-3你知道方程2 x-1=5和3x-2=4x-3嗎? 4.那么我們怎樣求方程的解呢?引入課題。二.自主探究,合作討論:. 1.用天平做演示實驗,讓學生探索得出:如果我們在兩邊盤內同時添上(或取下)相同質量的物體,可以看到天平依然平衡;如果我們將兩邊盤內物體的質量同時擴大到原來相同的倍數(或同時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一),也會看到天平依然平衡,2.由實驗聯想到等式的幾種變形.學生填表學生練習鞏固方程的解的概念采用枚舉這一合情推理的方法找出滿足方程的未知數的值,得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通過實驗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教師活動內容、方式
學生活動方式
設計意圖⑴2x+1=5→2x=5-1,3x=3+2x→3x-2x=3;⑵2x=4→ x=4÷2., =2→x=2×33.學生歸納等式的性質:性質1: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或同一個整式,所得結果仍是等式;性質2:等式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數(除數不為零),所得結果仍是等式.三.數學運用:1..出示例1 在括號內填上適當的數或整式,使所得結果仍是等式。 ⑴如果3x=-x+4,那么3x+( )=4⑵如果x-1= x,那么( )(x-1)=x2.思考:比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異同?(方程的解是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數的值;解方程是求方程解的過程,是一個等價變形過程,而求方程的解就是將方程變形為x=a的形式)出示例2.解下列方程:(1)x+5=2;(2)-2x=4.引導學生自己嘗試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方程,說清楚每一步的依據,交流解題方法.教師提供正確的解題格式.強調檢驗方法及檢驗的必要性.3.思維拓展:課本p96練一練2. 四.鞏固與練習:課本p96練一練1。五.回顧反思:(1)小學階段利用加減法、乘除法互為逆運算的方法解方程,學生印象深刻,教學時鼓勵學生運用等式的性質來求,但不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