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2課時)
──去括號 教學內容 課本第98頁至第100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進一步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步驟.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行程問題中順流速度、逆流速度、水流速度、靜水中的速度的關系,以及零件配套問題中的等量關系,進一步經歷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方程模型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意識和能力,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分析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找出能夠表示問題全部含義的相等關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會解方程. 2.難點:找出能夠表示問題全部含義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 3.關鍵:找出能夠表示問題全部含義的相等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行程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系是什么? 路程=速度×時間 可變形為:速度= . 2.相遇問題或追及問題中所走路程的關系? 相遇問題:雙方所走的路程之和=全部路程+原來兩者間的距離.(原來兩者間的距離) 追及問題:快速行進路程=慢速行進路程+原來兩者間的距離 或快速行進路程-慢速行進路程=原路程(原來兩者間的距離). 二、新授 例2:一艘船從甲碼頭到乙碼頭順流行駛,用了2小時;從乙碼頭返回甲碼頭逆流行駛,用了2.5小時,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時,求船在靜水中的平均速度. 分析:(1)順流行駛的速度、逆流行駛的速度、水流速度,船在靜水中的速度之間的關系如何? 順流行駛速度=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行駛速度=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 (2)設船在靜水中的平均速度為x千米/時,由此填空(課本第97頁). (3)問題中的相等關系是什么? 解:一般情況下,船返回是按原路線行駛的,因此可以認為這船的往返路程相等,由此,列方程: 2(x+3)=2.5(x-3) 去括號,得2x+6=2.5x-7.5 移項及合并,得-0.5x=-13.5 系數化為1,得x=27 答:船在靜水中的平均速度為27千米/時. 說明:課本中,移項及合并,得0.5x=13.5是把含x的項移到方程右邊,常數項移到左邊后合并,得13.5=0.5x,再根據a=b就是b=a,即把方程兩邊同時對調,這不是移項. 例3:某車間22名工人生產螺釘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產螺釘1200個或螺母XX個,一個螺釘要配兩個螺母,為了使每天的產品剛好配套,應該分配多少名工人生產螺釘,多少名工人生產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