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裝》教案 4份
本文以“新裝”為線索展開情節,讓不同身份的人在這場騙局中登場,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性格特征。
角色朗讀,讀出各個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誠實的官員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布置作業:
① 寫生字,理解詞義。
② 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做到讀音準確,語速適中,能正確讀出語氣。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對課文主題的認識,對騙子的認識,培養學生敢說真話的可貴品質,培養學生想像能力。
○教學設計
指導學生探究性閱讀
① 品味文章重點詞語或語段。
a.指導學生在文中劃出自己認為精彩的、重要的詞語或語段,然后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組交流。
c.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在討論過程中,對具體問題可能有爭議,如找的重點語段不同、旁批的不夠精確等等,教師注意引導,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要注意點撥與指導,促使學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
② 理解文章主題。
(小組交流,得出結論,語言不必強求一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通過一個昏庸而又窮奢極欲的皇帝上當受騙的故事,揭露和諷刺了皇帝和大臣們的虛偽、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③ 多側面地評價騙子。
本文除了那個愚蠢的皇帝之外,還有兩個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騙子。他們為什么用織新衣而不用別的手段來騙皇帝?
小組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因為皇帝愛新裝已經到了成癖的程度,對騙子所說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裝自然會感興趣,所以騙子看準了皇帝的心思,用織新衣來騙他,自然會行騙成功。
你如何評價這兩個騙子?(可多角度多側面地評價)
小組討論、交流,老師梳理,得出結論:
a.騙子針對皇帝的貪圖享樂,不理朝政,設下騙局,其出發點是好的,希望皇帝改過自新,治理好國家。
b.騙子騙皇帝,以騙對騙,只不過是以毒攻毒罷了。
c.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沒有寫騙子落人法網,實在耐人尋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讀者敞開一扇感情之門——他并不痛恨那兩個騙子。
d.兩個騙子也代表了社會上*行騙為生的一種社會病態,所以作者把騙局當作一面鏡子,當作一把解剖刀,剖析這種社會人生的病態。
e.騙子不值得肯定,純粹是為了個人撈取錢財。
④ 結合自身體驗反思,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a.文中的大臣、老百姓為什么不敢說真話?現實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情況?請你就童話中小孩敢于說真話談談作品對我們今天有什么現實意義。
全班討論,教師梳理,明確:
大臣們怕別人說自己是愚蠢的、不稱職的人,為了保住自己的官職,所以不敢說真話,而老百姓或出自安全考慮,或受不良世風影響,也不敢說真話。
現實生活中有類似情況。(可讓學生設想一種不敢講真話的情景:有學生可能會說到在老師面前不敢講真話的情景,教師應及時向學生檢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以取得學生的認可與信任。)
b.拓展性閱讀訓練(學生自由組合,分成小組討論)。
說真話需要勇氣,有時還要付出代價,如果你當時也在場,會怎樣做?試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有關說真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