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尋寶記》教學實錄 2份
同學們知道童話的目的不僅是反映生活,而且是給人以思想、知識教育,那么學習完這篇童話,你有收獲嗎?“有!”都有哪些收獲呢?給大家說說。同學們各抒已見,從學習方法、課文內容及啟示等幾個方面談了自己的收獲。我覺得語文的學習不僅僅是在課堂上,還應延伸到生活中,我及時說到:同學們的收獲還真不少,你們之所以受益非淺得益于誰為我們奉上這么精美的童話作品?“陳伯吹”那你想不想也成為象陳伯吹那樣優秀的童話作家?“想”那老師給大家個機會。課后創作一篇童話,題目自擬,內容不限,留待下節課我們進行評比,看誰的想像力最豐富,聯想最奇特。
下課鈴聲響了,同學們帶著戀戀不舍的神情離開了教室。
教學點評:
石尚巖是位青年教師,肯于鉆研,好學上進,這節課她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駱駝尋寶記》這篇童話,從課堂學習的全過程來看,以下三方面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值得我們共同研討和學習。
1.體現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導入新課到研討童話內容、思路、寫法,再到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真正是課堂學習的主角,教師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參與者。
2.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表現出來那種自愿合作,積極探究的學習品質,讓我們聽課教師感覺出,師生學習是那樣和諧、愉快與輕松。在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落實了教學目標中的三個維度。
3.體現了對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的培養。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是學生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節課,石老師改變了過去由教師設問,學生回答的方式,而是在學生認真讀課文的基礎上,小組討論,提出問題,再小組合作、研討、分析解決問題,教師適時點拔。學生思維得到發展,閱讀能力得到提高。
當然,也有值得我們共同研討之處。如:一位小男生談假設駱駝尋到珍寶后的心理活動時,他對價值觀的認識出現了偏差,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適時地進一步引導,幫助他提高認識。
《駱駝尋寶記》課堂教學實錄
靈武二中 朱岳華
師:大千世界,寶貝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不同的人,心目中的寶貝是不一樣的,并且隨著人的成長,寶貝的內容也會發生一些變化。就拿我來說吧:幼兒時,把能夠天天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有好吃的好喝的視為寶貝;上學后,則把能夠上臺發言、演節目、有書看、能上大學視為寶貝;參加工作后,把能使每個學生積極上進、學有所成視為自己的寶貝;成家后,則把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和自己的女兒視為寶貝;現在,我主要把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視為自己的寶貝,未來的我則把寫文章出書、籌錢辦書行視為寶貝……請你說說自己的寶貝是什么呢?
生1:我的寶貝就是我身邊最親近的人。
生2:我的寶貝是學習、家庭、父母、親人和朋友。
生3:我認為媽媽是我的寶。
生4:我認為我的寶是書籍。
生5:我的寶貝是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并懂得如何用好時間。
生6:我的寶貝就是考分。
生7:我的寶貝是一個文具盒。
師:天下無人不愛寶,而且寶貝時時處處都存在于我們的身邊,但是真正得到寶的人并不多,有些人錯將廢物當作寶,有的人明知什么是真正的寶,什么是人生最有價值的追求,可是由于怕苦怕難而不敢追求到底。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件寶,我相信只要大家善于思考、積極參與,人人都會得到的。大家說能不能?(能)那么,下面就讓咱們一起踏上尋寶的征程,從陳伯吹的《駱駝尋寶記》里尋找到所需要的寶貝吧!(板書課題、介紹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