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煩惱》教學設計4
《成長的煩惱》教學設計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尚志市一曼中學 趙忠晶 【主題分析】對于十二三歲的孩子來說,生活中充滿了美麗的花朵,燦爛的陽光,世界在他們眼中是如此美妙,如此富有生機。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他們才剛剛起步,有的是希望,有的是奔頭。但是,涉世不深的少年,他們像羽翼還未豐滿的雄鷹,眼前的路還那樣的漫長,經歷的風雨還那樣遙不可知,多么希望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有更多的歡樂相伴。但是,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煩惱必將和成長中的少年不期而遇,這些煩惱來自生活、來自學習、來自與同學的交往……為了給初中生更多的經驗,讓他們更好地度過青少年時期,我精心設計了以“成長的煩惱”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想讓學生以及家長共同完成一次感人的心靈對話。
【學情分析】
次綜合實踐活動是在剛剛步入中學的初一學年開展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青春意識的萌發(fā),幼稚與成熟并存,煩惱與快樂共增。在本次活動中,要把每一個孩子看成獨特的生命個體,引導他們學會傾訴和應對煩惱,尊重他們對生活的細微體驗以及也許還不成熟的看法。父母的經歷和老師自己對生活理解也是課程的組成部分,這樣,才有助于在課堂中與學生作真誠的交流與溝通,促進課堂多元對話。
【設計思路】
1、活動目標:
⑴ 交流心中的煩惱,說出真實感受,認識自我,正確對待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煩惱,采取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⑵ 與別人交談努力做到口齒清楚,態(tài)度大方,話語通順完整,能準確地表情達意,說話不要帶口頭禪,不重復。
⑶ 初步制定活動方案。
2、活動重點、難點:
⑴ 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確定課題
⑵ 初步制定活動方案。
3、活動方式: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總結,團體協(xié)作完成課題活動方案,體現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4、活動準備:
⑴ 調查:
你的煩惱是什么?發(fā)給學生每人一張相同的白紙,讓他們把自己的煩惱按照由重到輕的順序依次排列出來。
⑵ 采訪:
家長在你這個年齡的煩惱是什么?學生以小記者的身份,采訪自己的父母或其他長輩。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設計了一份表格,包括采訪記者、對象、時間、地點、目的、主題、內容、過程、長輩寄語、采訪后記等。
【活動過程】
提問:人們常說“少年不識愁滋味”。在我們的眼里,你們天真無邪、無憂無慮,是快樂的天使。是不是這樣? 學生暢所欲言,踴躍談自己的感想。 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引趣。
引入主題。 2、導入:
是啊,煩惱是我們成長中不可避免的情緒。有煩惱并不可怕,關鍵是要正確對待它。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引導自己以平常的心態(tài)正視煩惱,以積極的方式化解煩惱。 圍繞《成長的煩惱》這一主題,學生積極思考。
激發(fā)學生發(fā)言的熱情,是情感的醞釀過程。
確定主題。 3、提出問題:
⑴ 在成長的過程中,你有過哪些煩惱?
⑵ 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煩惱? 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煩惱。 提高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深化主題。 4、教師指導學生分組設計活動方案。 學生分組設計活動方案。 使學生有計劃、有目標的去調查。 5、教師請各組同學交流方案并做適當的相互補充。 各組派代表發(fā)言,交流本組制定的方案。
學生提出問題,并相互補充。 使學生的活動方案細化、量化。以便學生調查。
【小結】
煩惱伴隨我們成長,見證著我們成長,成長中的我們要用一種平靜的心態(tài)去面對,過濾煩惱,驅趕心中的陰霾,讓燦爛陽光灑滿心田,因為陽光總在風雨后。請欣賞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