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煩惱 》綜合性學習活動 教學案
《成長的煩惱 》綜合性學習活動 教學案
喻屯二中 7 年級 語 文 學科 講課人 李迎春 年 2 月 27日
學案設計
師生行為
設計意圖
課后反思
【活動目標】
1、認識自我,正確對待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煩惱,采取積極的生活態度。
2、通過了解成人對成長時期煩惱的認識,審視自己的所謂煩惱,重新評價自我,也要為朋友、同學排憂解難。
3、與別人交談應口齒清楚,態度大方,話語通順完整,能準確地表情達意。說話不要帶口頭禪,不要重復啰嗦。
4、寫作要圍繞中心,有主題。寫自己要能寫出獨特的認識,寫別人要注意本人的審視和評論,幫朋友解憂要注意語言的針對性。
【活動評價】
1、 口語能力方面的評價。提前給每位學生一個評價表,評價表內容包括下邊幾項::口齒是否清楚,問題是否明確,應對是否巧妙,內容是否有中心,禮貌用語如何;說話的語速和聲音,說話的態度,說話的流暢程度,所說煩惱是否坦誠等。
2、 寫作能力方面的評價。由老師從情感、內容、結構(格式)、語言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3、 由于是綜合性學習,不是單純的口語或寫作方面的訓練,所以評價時還要考查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意識、對活動的態度等。這一點在所有的活動考查中都應該是一個重要方面。
【活動安排】
周五教師指導分組合作 周末各組準備 周二一課時進行交流
【活動過程】
一、播放背景音樂《小小少年》,教師導入
我們常說“少年不識愁滋味”。其實,這是成人的誤解。孩子也有自己的情感和煩惱,煩惱是我們成長中不可避免的情緒。有煩惱并不可怕,關鍵是要正確對待它,積極化解它,從而體驗更豐富的生活情感;錘煉更堅強的性格意志;領悟更豐富的人生智慧。今天,我們一起走近《成長的煩惱》,開展一次以“成長的煩惱”為話題的活動。假如你是主持人,你將怎樣開展這個活動?
二、案例分析
1、出示案例:
案例1: 我的爸爸媽媽老是吵架,一點兒小事就“唇槍舌戰”,爭吵不休,我每天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感受不到一點兒樂趣和溫暖。我真不想回家了!家對我還有什么意思呢?只會增添我的煩惱!
案例2:我一直是媽媽的乖乖女,可是現在我對媽媽煩透了!
只要有同學打電話來,她總會用狐疑的眼光打量我;放學
我們男女生一起回家,她就會再三盤問;我出去玩,她也
要追問有沒有男生……媽媽怎么這樣呀?我都煩死了! (摘自《知心姐姐》)
2、小組討論,說說你有什么好方法來幫他們化解煩惱?
傾訴、換位、轉移、溝通、咨詢(可向專業人士咨詢,包括“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在中國起步較晚,在歐美發達國家進行“心理咨詢”是非常普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