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案
(三)質疑答疑(10分鐘)
師生質疑答疑(如果學生無質疑,師質疑如下幾個句子)
①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③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四)專項訓練(4分鐘)
1.解釋下列句子中帶下劃線的詞,并翻譯句子。
①未嘗識書具
②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③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④從先人還家
三、課堂小結(2分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扣住目標進行總結)
四、綜合訓練(9分鐘)
1.先解釋劃線部分詞語,再翻譯句子。
①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③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2.用原文填空。
①幼年仲永天資聰穎,表現為“______ ”;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現為“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變得很平庸了,表達這個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
②仲永之所以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分析課文,了解本文借事說理的特點,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分析課文,了解本文借事說理的特點,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5分鐘)
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傷仲永》,誰能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要求:大家認真聽別人的復述,準備進行評價。)
二、出示學習目標(1分鐘)
1.熟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分析課文,了解本文借事說理的特點,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首輪自學:
(一)出示自學指導一(1分鐘)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各有什么特點?課文是怎樣敘述的?(用筆在書中勾劃相關語句,在空白處寫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自己解決不了的做好標記,準備質疑。)
5分鐘后看誰完成得最好。
(二)交流研討
三個階段:
①童年時期,才思敏捷,天賦極高,如五歲時就“啼哭求之”。“書詩為名”,“指物作詩立就”,“文理可觀”等。
②少年時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稱前時之聞”。
③青年時期。才思平庸,與眾無異,“泯然眾人矣”。
(三)質疑答疑(4分鐘)
師生質疑答疑。
(四)專項訓練(3分鐘)
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么?作者的觀點是什么?
(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學”,把仲永當做賺錢的工具。荒廢其學業,不能使其天賦用在學習上。作者認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沒有進行后天的學習和教育,并由此引發天賦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結果將更不可設想的感觸。)
二輪自學
(一)出示自學指導二(1分鐘)
快速瀏覽課文,思考:作者由方仲永的故事向我們闡明了一個什么道理,作者是如何讓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的?
5分鐘后看誰完成得最好。
(二)交流研討(4分鐘)
人的知識才能決不可單純的依靠天賦,必須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學習,強調了后天教育和培養對發展才能的重要性。借用方仲永從幼年時天資過人到長大后“泯然眾人”的變化過程,點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學”。說明人的知識才能決不可單純的依靠天賦,必須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學習,強調了后天教育和培養對發展才能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