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案
叮囑( ) 驪( )歌 掄( )起 撩( )起
抽ti ( ) 花 pŭ( ) 衣jīn( )
2.形近字組詞。
慌 ( ) 哀 ( ) 撿 ( )
謊 ( ) 衷 ( ) 儉 ( )
荒 ( ) 衰 ( ) 斂 ( )
四、二輪自學:
(一)自學指導二
快速瀏覽課文,思考: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文中哪些地方寫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的事情是怎樣引出的?在課文中勾畫出來。10分鐘后,比誰回答得準確。
(二)交流研討
1.交流文章主要內容。(爸爸對“我”嚴中有愛的教育和爸爸去世時我的人生體驗。)
2.a文中哪些地方寫的是眼前事?b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 c回憶的事情是怎樣引出的?
學生自由回答,相互補充。
(達成共識:文章開篇用衣襟上的粉紅色夾竹桃,引出前一天去醫院探望爸爸時的情形;通過憶述探病時爸爸的一番話,特別是囑咐她不要遲到,引出六年前因賴床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后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這時,禮堂的鐘聲響了,想到爸爸不會來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兒,于是又憶起爸爸愛花的情形;還沒有想完,韓主任已經講話了,我們也唱起了驪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長大,進而回憶起爸爸要她闖練,讓她到東郊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的經過;最后畢業典禮回來,看著滿院零落的花兒,聽到老高的話,她清醒地意識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經長大了。)
(三)質疑答疑
1.貫穿文章的線索是什么?
明線:爸爸愛花 暗線:畢業典禮
2.教師介紹插敘:在記敘的過程中,由于表達的需要,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另一個或幾個與中心事件有關的情節和事件的敘述方式叫插敘。常見方式有三種:(1)聯想式(通過作品中人物的聯想引出插敘。)(2)轉述式(借助作品中人物的敘說進行插敘。)(3)直述式(不借助文中任何人的口述或聯想,直接在文中插入事件的方式。)
3.本文那些內容屬于插敘?本文插敘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