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融入社會》教學設計
②珍視友誼,發展友誼。
友誼是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必然現象。相對小學生而言,中學生對友誼的需要更強烈,理解更深刻,要求也更高。中學生開始懂得友誼要以共同的志趣,愛好,追求為基礎,要超脫世俗的偏見,塵世間的勢利和實用主義,這種純潔的理想化的友誼是極為寶貴的。另外,中學生的成長和成熟大部分要依靠外來的幫助,要依靠友誼的幫助。健康真摯的友誼可以成為行動的內驅力,成為德才兼備的精神支柱。中學時代的友誼相對穩定、持久,有的可以保持終生,成為人生旅途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
③要有參與意識。
在未來的教育中,將會特別重視學生的參與性學習。在參與性學習過程中,學習者不僅表現出與決策者合作的愿望,不充當被動受限制的角色,而且會強烈地表示要更充實地生活的愿望,并在積極參與決策和充實地生活的交往中不斷學習,“創造在學校學習與未來參與社會活動和生活之間的一致性和適應性。”因此,現在的中學生,要使自己具備迎接21世紀挑戰的能力,就必須抓住機會,參加社會上的各項活動,在交往中提高自己,在活動中展示自己。例如,對城市的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生態環境破壞,森林火災,野生動物的保護以及社會的犯罪問題,貧窮落后問題,人口失控問題等諸多社會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對于產生的原因,可能產生的嚴重后果等進行分析,并提出自己關于解決這些問題的可供選擇的方案與對策,培養學生關心和解決社會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另外,對于中學生還要適當地安排一定的時間,到商店、圖書館、博物館、車站、機場、輪船碼頭等公共服務場所去參加社會服務性勞動,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觀念,培養參加平凡勞動的習慣,提高為社會服務和適應社會的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價值觀。
此外,對于那些智商較高并具有特長的學生,要特別注意,因為一般來說,具有創造性才能的學生,性格內向,缺乏社交能力,好孤獨,在集體活動中起妨礙作用。所以在發展個性特長的同時,不能助長個人主義,不該忽視創造也是一種集體活動。要為他們開展一些科技活動和科研活動,讓他們多了解一些最新科技成果,引導他們構想未來社會的各項工作,生活體制和形態,通過他們對未來生活的體驗,培養他們構想、創造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④學會對感情的合理宣泄。
在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總會遭遇挫折。“別理我,煩著呢!”作為一時的宣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由此而產生的挫折感和失落感,不能讓它一味膨脹,要設法轉移所思,調整心緒。因為一旦所有的人真不理你時,你會發慌甚至六神無主,不利于身心健康。
感情的宣泄有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直接的宣泄是直接針對引發感情的刺激來表達感情。當直接宣泄不利于別人或自己時,則可用間接宣泄,如向自己信賴的人傾訴,取得幫助;開誠布公地與矛盾對方交換意見,消除誤會;必要時哭一場,釋放積聚的能量;也可以通過體育和文娛活動等方法消除心中的積郁。這樣宣泄感情既有利于個人的身心健康,又不會影響團結,妨礙學習和工作,是一種合理的宣泄。
在這部分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能,在上課時進行一些交往技能訓練,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