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走向自立人生
第三課 走向自立人生
對應的課標內容
○1 “成長中的我”中的“主動鍛煉個性心理品質,形成良好的學習、勞動習慣和生活態度,樹立為人民、為社會服務的遠大志向,體會自強不息的意義!
○2“我與他人關系”中的“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學會履行自己的義務!盽
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開始有了較強的獨立意識,在思想和行為上想擺脫受父母的約束,追求獨立自主,但在遇到問題和困難是時,還是希望得到父母、老師和同學的幫助。思想和行為帶有偏激性。由于大多是獨生子女,家中父母比較溺愛,自立性較差,對自立的意義和理解比較模糊,因而必須幫助他們走向自立之路,做自強之人。
單元內容分析
本單元分為“走向自立人生”和“人生當自強”兩課。第一課主要是幫助學生認識到什么 是自立,自立的具體表現是什么,理解自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學生真正明白人生需要自立。因此必須從現在做起,在父母、老師、同學的幫助下,自覺儲備自立的知識,鍛煉自立的能力,培養自立的精神,在社會中反復鍛煉、不斷實踐,逐步提高自立的能力。第二課主要是使學生明白什么是自強,分析了自強與成功的關系,鼓勵學生要自強不自棄,幫助學生掌握培養自強品質的方法。
本單元的內容具有生活化、生動化等特點,主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探討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尊重學生的 需求,重視學生的心理體驗和自我探索,從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發,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解決存在的問題,實現學生的自我提升。
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
1、 樹立自立的生活態度。
2、 在實踐中體驗自立的意義。
3、 培養學生正確的認識觀,明確在法治社會里公民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知識目標
1、 懂得自立的含義。
2、 了解自立的表現。
3、 知道自立的方法。
能力目標
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的能力,為將來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重難點(祥見各課時)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重難點
重點:自立的含義、表現。
難點:在實踐中培養自立的品質。
教學過程(祥見各課時)
第一課時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課前準備
教師:了解法律條文第三十四條、婚姻法第二十一條的內容。
學生:收集中外名人、英雄和模范人物小時侯自立人生故事介紹 。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 請一位同學敘說“燕子的故事”
提問: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思考并回答問題,認識到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提高自立能力的過程。從學會吃飯、穿衣,到學會學習、工作,最終走向自立的人生。
自立的含義
活動一
小品表演 1、 學生小品表演:李剛的一天
2、通過小品表演和學生的回答,教師引導學生得出“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學生邊觀看表演邊思考:你認為“李剛的一天”過得怎樣?有那些你認為做得較好,那些還不足?要是你會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