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二框的教學設計
其中,第一目破的部分“隱身于”事例、活動,這同時也給我們向學生生活中挖掘素材提供了范本和空間,而所立的部分“顯現于”課文正文;另外,關于“真正的個性在于從內心深處散發魅力”,感覺比較泛而虛,很不利于學生的理解,需要教師結合第二目中青春的詮釋進行補充。“青春暢想” 以示例、聯想的思辯式活動推演出對青春的詮釋,包括表現和內涵兩層意思:其一、青春更多地體現在一個人的心態、氣質、想象力和情感中;其二、青春是活力的象征,它蘊含著智慧、勇敢和意志。教學過程中,學生容易感覺本框的內容之間的跳躍比較零散、主線不清,我們可以嘗試用設問的方式去整合教材內容:青春不是什么?青春期的我們不應該是怎樣的?在列舉事例、回答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概括出青春的交往原則、對個性、獨立和男女同學正常交往的理解,進而概括出“青春是什么?”㈢相關資源分析最主要的是利用學生身上發生的事情來探討,讓學生因為材料的貼近性而更有感觸、領悟。比如:近期發生的同學間的爭執、沖突,學生對學校儀表規范理解與遵守的情況,班主任所關注的班級潮流、跟風現象,有代表性的家長所反映的孩子在家頂撞父母、固執己見的事例。也可利用一些優秀青少年形象、事跡來為學生進行青春暢想提供正面的、直觀的參考。【教學重點】正確理解和把握交往準則、個性、獨立、男女同學交往 【教學難點】理解青春期健康的個性與獨立能力的表現【課型】新授課【教學時間】1課時【設計思想】 立足學生的經歷和感受,引發觀點的碰撞和澄清。第四課 第2框 感悟青春一、青春誤讀二、青春暢想取笑、歧視、輕慢擺酷、穿扮拒絕大人意見男女交往是早戀1、相互尊重是同學交流應遵循的基本準則2、真正的個性在于從內心深處散發魅力3、獨立:逐漸擺脫依賴,為自己的行為負責4、男女同學的正常交往有益于身心健康發展青春1、體現在 心態、 氣質、 想象力、 情感2、活力的象征,蘊含著智慧、勇敢和意志。青春的意義青春使我們:對未來充滿新奇有勇氣去面對一切坦然接納喜憂盡情享受人生【板書設計】 圖1、思品七上第四課第2框板書設計
方案1(面向普通學力的學生,實現基礎要求)【教學流程】 圖2、教學流程圖(基礎水平)【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
學生
[準備] 收集
煩惱布置問題“最近有什么事令你感到煩惱?”摘錄整理收集到的煩惱內容對學生的煩惱歸類,挑選出代表性事件在紙片上(不記名)寫出自己所煩惱的事挖掘學生資源追求個性化與生活化。
[啟動] 歌曲
應景播放《小小少年》設問:隨著年歲變大,我們的煩惱也增加了嗎?感受渲染氣氛
[承接鋪墊] 直面
煩惱展示所摘錄的煩惱事件觀看承接上一框,讓學生感受相互交流的必要性,產生交流的愿望訪問:你是否看到與自己類似的經歷?得知有人與自己相似的煩惱,你會感到?這提示我們同學之間要?反饋、回答小結:對于青春,我們充滿好奇,也時有煩惱,因此需要通過同學間的相互交流,彼此共享成長的體驗。
[基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