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學會交往天地寬(通用2篇)
第二單元 學會交往天地寬 篇1
第二單元 學會交往天地寬
教學要求:1、認識人生活在社會中必須與他人交往,理解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知道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理解交往禮儀的原則,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3、了解基本的交往技能,初步掌握人際交流與溝通的技巧。
教學重點:1、 在交往中完善自我。2、禮 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教學難點:1、由“內圈”向“外圈”發展。2、交往講藝術。
教學方法:探討式學 習法、啟發式、自主 式、
第三課 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交往伴一生
教學目標:1、懂得人生離不開交往。2、認識如何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教學重點:認識人生活在社會中必須與他人交往。
教學難點 :理解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閱讀《孟杰的故事》。
二、引入新課。
三、講授新課。
1、板書: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 一、人生離不開交往
2、學生看p32圖,思考:我們在學生活中能離開交往嗎?結合實際說說。然后討論:一個人,如果離開社會交往,最終會變成什么樣子?
3、舉列說明離開交往危害人的健康成長的真實案例。如“狼孩”的故事。
4、歸納:每個人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學會交往,廣 交朋友,對中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5、完成p34“填 一填”
6、各自發表看法,互相交流心得。
7、板書:二、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8、說一說:文中兩幅圖中你喜歡哪邊的情景?圖中人物分別是什么樣的心情?
9、共同歸納:通過交往,我們能 夠實現心靈的溝通 ,找到感情的寄托,更可以擺脫孤寂,保持心情愉快。
10、閱讀《雁南的故事》,討論:雁南的變化得益于什么?雁南在元旦 聯歡活動中獲得了什 么?11、各小組發言。然后 歸納:在交往中不斷完善自我。
12、朗讀蕭伯納的名言。然后完成p35填空。學生互相交流各自做法。
13、師生共同歸納:交往中我們 的朋友會幫助我們克服困難,戰勝 挫折;交往對我們 的成長有重要 的影響,但要謹慎擇友,多交益友。
14、參加“人在旅途”模擬活動。活動后請想想:a、蒙住眼睛被人攙扶著走過障礙物時,心里有些什么感受?b、當 自己處在孤立無助的境地時,心里有什么想法?c、想想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否有過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四、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什么?學生歸納總結。五、作業。熟讀課文,認識人生離不開 交往。
第 二課時
教學內容: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教學要求:1、朋友圈的范圍,“內圈”和“外圈”的不同。2、懂得內圈向外圈發展的意義。
教學重點:認識朋友圈的范圍,“內圈”和“外圈”的不同
教學難點:懂得內圈如何 向外圈 發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1、板書,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一、交往的“內圈”和“外圈”。
2、看圖4幅,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交往對象有哪些? 交往范圍有多大?
歸納:從范圍看:家庭→ 鄰里 → 學校→社區 → 社會。
從親近看:知心朋友 → 一般朋友 → 點頭之交。
3、閱讀材料,了解內外圈的區別。認識青少年時期朋友圈的范圍、性質。主要屬于“內圈”,應當廣朋友。
試想一想,自己 的交往范圍有什么變化:幼兒園:小 學:中 學:將 來:二、由“內圈”向“外圈 ”發展。
1、看組圖,閱讀材料:交往能力是衡量現代人能否適應開放社會的標準之一,。近期,專家們在對北京市一些初中、職校學生的抽 樣調查中發現,被調查者中80%的學生的朋友圈子在4人左右;近70%的學生其朋友大朋友大多來自一個班級;只有30%的學生朋友圈超越了班級甚至學校的范圍。然后討論:自己的交往圈有多大?我們可通過哪些方式擴大交往范圍?
2、閱讀小鵬和小亮的故事,然后思考并討論:小 鵬和小亮分別通過什么方式擴大和自己的交往范圍?自己準備通過哪些方式擴大交往范圍?學生回答,共同歸納:a、參加公益或社會活動,是最好的方式;b、正確使用互聯網。
三、小結:我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應該懂得多交朋友,謹慎擇友,而且要不斷擴大范圍,通過朋友的幫助讓我們成長起來。四、作業 :熟讀課文。
第二單元 學會交往天地寬 篇2
一、 教師寄語:溝通的目的不在于說服對方,而在于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法。
二、 學習目標:
1、理解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基本的交往禮儀和技能,初步掌握人際交流與溝通的技巧。
2、熟練掌握本課知識網絡,培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發展觀察、感受、體驗、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養交往與溝通的能力。
三、知識網絡:
人生離不開交往
交往伴一生
一生在交往
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交往的“內圈”和“外圈”
我們的朋
友遍天下
由“內圈”向“外圈”發展
學會交往天地寬
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文明交往禮為先
交往禮儀三原則
掌握交往藝術
提高交往能力
學會傾聽
交往講藝術
學會表達
學會贊美他人
四、典型例題:
(•福建泉州)探究實踐
材料一:濮存昕奧運公益廣告:“-------燈光亮一些,我們的黑暗就會少一些-------我相信‘文明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很近很近,近得觸手可及。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邁出一小步,就會使社會邁出一大步。所以我發現,文明是一種力量。就好像奧運火炬傳遞一樣,在每一個人手中傳遞,也能夠匯聚所有人的熱情,我相信你,相信屏幕前的你,更多的來發現、來釋放自己文明的熱情。文明的中國盼奧運。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
材料二:XX年5月12日,奧運圣火在古城泉城傳遞,泉城人民以最熱情的方式迎接它的到來,但在現場,也出現了許多諸如爬樹觀看,相互擁擠,互不相讓的不文明的行為。
你們班為了倡導優雅行為,弘揚奧運精神,決定開展系列活動。請你參加。
(1) 請你列舉兩種“文明就在我們身邊”現象。
(2)為了弘揚奧運精神,詮釋自己文明的熱情,假若你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奧運志愿者,從現在開始,應做好哪些準備?
在知識上:————————————————————————
在能力上:————————————————————————
在思想上:————————————————————————
在身體上:————————————————————————
【解析】:本題以奧運會為素材,來源于初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第(1)問考查學生對社會的思考和關注情況;第(2)問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本題從材料到設問緊緊貼近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實際,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要答好此類試題,要求學生平時必須關注生活,熟悉教材知識,有一定的語文素養,此題也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查。
【答案】:(1)禮貌謙讓,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在公共場合注意言行舉止;
注意衛生,不隨地扔垃圾;與他人交往應用文明語態度親和;用微笑,用文明接待來自遠方的朋友;觀看比賽時遵守秩序,做文明觀眾等等;(可以舉出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知識)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特別是學習外語;
(能力)掌握必要的社交禮儀,文明交往,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思想)立志報國、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奉獻精神;
(身體)加強體育鍛煉,強健自身體魄。
五、課堂達標訓練
1、“最能保人心神之健康的預防要就是朋友的忠言和規諫。”培根這一名言啟示我們( )
a 要樂交“諍友” b 友誼是心靈的需要
c 要遠離“損友” d 要善于尋求友誼
2、據調查,截止XX年12月,中國網民達到2.1億,中學生上網人數呈逐年遞增趨勢。對于中學生上網這一現象,正確的態度是( )
a 拒絕上網,因為網上不良誘惑太多 b學會健康上網、文明上網
c上網越多越好,因為可以獲取信息,開闊視野
3、“忠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俗語啟發我們,在與人交往時要注意( )
a語言文明 b學會傾聽 c舉止端莊 d學會妥協
4、有首詩寫道:“天空寬容了云朵,才擁有了彩霞;江河寬容了小溪,才擁有了浩瀚;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有了收獲;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有了成功。”這啟示我們( )
a寬容他人,尊重差異,才能獲得幸福的人生 b人生只有遺憾,很難成功c要想有朋友就必須寬容朋友的一切行為 d學會換位思考才會有朋友
5、下列行為中,符合文明交往的是( )
a別人下棋時,小冬總在旁邊指手畫腳
b小麗沒等爺爺把話說完就掛斷了電話
c因為看電視時,有客人突然來訪,小剛一臉的不高興
d小榮與人交談時,總是很專注的正視對方
6、(•四川達州)探究實踐
為了配合中央文明辦、北京奧組委倡議開展的“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今年1月15日,達州市教育局在市中心廣場隆重舉行了“我是文明達州人,我為達城添光彩”主題教育活動啟動儀式。在啟動儀式上,我市學生代表發出倡議,決心以實際行動,爭做“文明達州人”。
下面是我市某校九年級一班根據這次活動設計的一份“我是文明達州人”承諾書,請你(化名李小明)按下面格式、要求填寫一份承諾書。
“我是文明達州人”承諾書
建設文明、和諧的新達州,是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也是我們全班同學義不容辭的責任。在這次“我是文明達州人、我為達城添光彩”活動中,我鄭重承諾:
(1)在社會(社區):
(例)自覺遵守《達州市市民文明公約》
————————————————————--
(2)在學校:
------------------------------------------
------------------------------------------
(3)在家里:
------------------------------------------
------------------------------------------
六、學習感悟(總結出本課的收獲與不足):
附:
課堂達標訓練題答案:
1 a 2 b 3 a 4 a 5 d
6、(1)在社會(社區):如參加社區清潔衛生、環境保護、植樹造林、公益宣傳和文化活動,慰問孤寡老人等。
(2)在學校:如尊敬師長,見面行禮、主動問好;互幫互助,互相關愛,樂于助人;愛護公物,關心集體等。
(3)在家庭:如孝敬父母,主動分擔家務,幫助父母洗碗、做飯、洗衣服、掃地、澆花,培養自理、自立能力;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理解父母、感謝父母,培養孝心,學會感恩;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