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吃飯不再是難事
孩子們吃飯一直都是讓家長感到糾結的問題,其實孩子吃飯難,許多的時候多是父母們喂養的方法不正確,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幼兒教師是如何支招讓孩子吃飯不在是難事吧!
2個標準:充分咀嚼、專心而愉快
瑞瑞吃飯時,奶奶得端著飯碗,追著他喂。一個逃,一個追,祖孫倆簡直像捉迷藏一樣。奶奶以為,哪怕是追著喂,只要將一碗飯全喂到小孫孫的嘴里就萬事大吉了。
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雖然吃的“量”似乎夠了,但“質”卻非常低劣——
首先,食物必須經由牙齒充分咀嚼,一是磨碎,二是促進唾液分泌,使食物與消化酶盡可能地融合;在咀嚼的同時,胃就有時間分泌足夠的胃酸,待到食糜進入小腸后就能從容地消化吸收了。入園指導
另外,如果孩子進餐時看動畫片或跑來跑去,一來會不小心將食物嗆到氣管里,二來注意力分散,沒有足夠的唾液和胃酸分泌,勢必加重胃的負擔,所以是非常不好的習慣。
特別提醒:
對于小胖墩,尤其需要提醒其增加咀嚼的次數和時間,這樣可盡早使其產生飽腹感,達到控制熱量攝入的目的。
有些孩子吃飯慢,喜歡把飯長時間含在嘴里,對這樣的孩子要提醒他提高咀嚼的效率,因為過度咀嚼會破壞食物中纖維素的構成。一餐飯的進餐時間應控制在30分鐘之內。
6個方法,讓孩子好好吃飯
神奇的7 天
壞習慣的形成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因此要想矯正也絕非一日之功。所以孩子有進餐壞毛病,家長必須要作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一般來講,習慣的培養有一個“星期定律”,即連續7天提相同的要求且嚴格按照要求行事,到第8天這種行為就會成為“自動化”的了。所以,對于不能好好坐在桌邊吃飯的孩子,家長開始進行糾正時,必須連續7天都規定其必須坐在桌邊進餐,同時關掉電視機,收起玩具。這樣到第8天,孩子就會開始適應這種要求,即便不是那么情愿,他也會遵照這個要求來做,而如果在前面7天里家長中斷了要求,那肯定會前功盡棄。
餐具大練兵
仔細觀察那些進餐有“問題”的孩子,我發現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不會使用餐具,有的拿勺子如抓鐵锨,用整個手掌將勺子柄抓在手里;有的以手代勺,吃的是“手抓飯”,勺子則成了“打擊樂器”,專門用來敲桌打碗;有的喝起湯來“嗒嗒滴滴”,胸前總是濡濕一大片,這些都是因為家長沒有及時教孩子學會使用餐具。
現在來補補課,好好操練如何正確使用餐具吧。說是“練兵”,其實是好玩的游戲,比如用勺子把綠豆或花生、乒乓球從碗里“運到”瓶里;用勺子運水;用勺子給小花澆水等等。孩子的手眼協調性發展了,自己吃飯也就不難了。
超市大采購
帶孩子去買菜,最好是去購物環境比較整潔的超市。超市是非常好的教育資源,各種各樣的貨物分門別類地整齊擺放,每種商品都標有品名和價格。在這種環境里,孩子可以獲得書本上無法學到的各種知識和經驗。
找到蔬菜區,紅紅綠綠的各種菜蔬自然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先讓他自己挑幾種他想吃的,再由成人搭配幾種以均衡營養。別忘了告訴孩子為什么要選配另外的菜,瞧,營養學知識就這么簡單地融在了生活活動之中,這比到做熟之后在餐桌上硬塞給他效果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