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孩子邊吃飯邊玩的不良習慣
訖今為止,我只聽過一個人帶孩子時,沒有讓孩子邊吃邊玩。她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一個習慣:不吃,絕不勉強;吃,絕不讓邊玩邊吃。我覺得這是最為值得推崇的一種做法。我家孩子則是最好的反面教材。吃飯,電視機就要開工,玩具也要到位,實在不行,那喂飯的人要不停地講故事。最好旁邊還要有人當啦啦隊,不斷地進行夸張的表揚、肯定和引誘。
而且,這么做,未必有效。有效,也是短期的。
我的經驗告訴我,讓孩子邊吃飯邊玩(看電視、玩玩具、追著喂),壞處多多。
1、對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影響大。
不為自己負責。吃飯本來是孩子的一種自覺行為。餓了,要吃東西,這是一種本能感覺。但是為了讓孩子吃飯就讓他玩和看電視等等,這樣剝奪了孩子的本能性。慢慢的,很多事情他都會將責任推給別人。吃飯是為父母吃的,穿衣服是為父母穿的,學習是為父母學的……有了這種認識,行為又會進一步發展:用這些本應無條件完成的事情來講條件。比如,他會大大方方地問他爸爸:“我吃了飯,你會給我什么?”
拖拉成性。邊吃邊玩,自然就要耗費更多的時間。或者有玩就吃,不玩不吃。孩子吃飯的“戰線”往往拉得很長。這樣勢必影響家長和孩子下一步的活動安排。吃飯時間“占據”了很多其它活動的時間。久而久之,孩子將會習慣拖拉,沒有時間觀念。也不會去分清事情的主次。一個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在將來,磨磨蹭蹭,或者總是“趕不上趟”,那就會非常正常了。
缺乏體驗,不懂珍惜。家長之所以會讓孩子邊吃邊玩,是因為他們認為孩子吃飯、吃多少,要由家長說了算。也就是說,由家長掌控孩子的胃。由家長來判斷孩子餓還是不餓。這樣,孩子幾乎體驗不到餓的感覺,他很難有這種機會。被掌控,孩子自然也體驗不了享受食物的愉悅心情。他的快樂遭到剝奪,變成了負擔。因為沒體驗過,自然也不會珍惜。——這樣的分析有些讓人危言聳聽。但是我覺得自己有必要引起重視。起碼我的孩子有這樣發展的趨勢。
2、對孩子營養健康影響大。
據我觀察,會邊吃邊玩的孩子,基本上是脾胃虛弱的多。表現在胃口差、食納少、挑食等等。因為不想吃飯,在餐桌上就“穩”不住。家長就想出了“穩”住孩子的辦法。——邊吃邊玩。家長要這樣做,出發點很好,怕孩子缺乏營養。
但這樣只會更讓孩子的健康受損。進食其實非常需要用心和愉悅。用心愉悅會讓整個消化系統愉快和諧地運轉,全神貫注地工作。邊吃邊玩,則常常是利用孩子分心的“效果”來進食。孩子可能是吃進去了飯的“量”,但是質,卻完全打了折扣。邊吃邊玩的時候,孩子全身各個系統也要分心,一邊顧著進食,一邊顧著玩。因為人的生理結構就是這樣的:做一件事,就必須啟動一個機器。玩一會,吃一口,負責消化的機器系統就一會兒要拼命工作,一會又完全熄火。這就好比我們使用電腦或者冰箱,一會開一會關,機器豈不老化得快折損得快?于是,孩子原來就不強壯的脾胃進一步惡化。
當脾胃虛弱的時候,營養的吸收就成為空談。營養的缺乏,自然也就導致各種疾病輕易入侵。疾病作梗,孩子的生長發育,又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