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幾招讓寶貝快樂地吃飯
——我的輔食添加原則知識經(jīng)驗:
1、不要照搬別人的喂養(yǎng)模式,要知識自己孩子的特點,根據(jù)特點來喂養(yǎng)。
2、孩子不吃輔食,大多數(shù)原因是因為他(她)不夠快樂。
“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在我開始撫育之后,我越來越有體會。如果不善于觀察自己的孩子的特點,不了解孩子的很多生活細節(jié),看再多育兒書,了解再多權(quán)威觀念,你也會感覺孩子養(yǎng)得不好。
比如,有的專家會告訴你:太早給孩子吃全蛋,孩子容易過敏。但有的把孩子養(yǎng)得很結(jié)實很聰明的媽 媽會很不屑地反駁說:我四個月就給我兒子吃整個雞蛋,我兒子現(xiàn)在身體好得不得了!從來沒那么多毛!然后你會很糊涂:這個全雞蛋,到底可以吃還是不可以吃?
其實,專家給出的只是一種理論。那個資深的媽 媽是用自己的實踐來做的反駁。專家與媽 媽都是有道理的。但這種道理未必適合你的孩子——我家直到七個月,光吃蛋黃還過敏得厲害。
還比如:有的媽 媽說,孩子不想吃就不要喂了;但更多的媽 媽立即生氣地說:怎么可以不喂?因為不愛吃飯現(xiàn)在越來越瘦了,你都不強迫喂,他更不主動地吃……那么,你到底是順孩子的意愛吃吃不愛吃拉倒,還是順自己的意思,吃也吃,不吃就強迫著吃?
依此類推:你家的孩子一餐能吃多少,喜歡不喜歡吃面條……這一系列的問題,都不能照搬別人的經(jīng)驗和理論,需要的是你不斷地,耐心地嘗試與觀察和總結(jié)。
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總結(jié)的輔食添加看法:
1、 不要給自己壓力,更不要給孩子壓力。
可能很多媽 媽和我一樣,每次做好輔食準備喂的時候,都會在心里想:寶貝,這一餐你可要好好地吃!或者想:要是今天他肯吃掉一半就好了!其實,這些都是在給自己心理壓力。而這種心理壓力,我覺得會傳遞給孩子。有這種壓力在,吃的氛圍就輕松不起來,吃飯變成了任務(wù)。不如自然一點。有時候,一心一意地喂他,他可能根本不感興趣;但有時候,你在吃東西的時候順便給他來點,卻發(fā)現(xiàn)他很愿意吃。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沒有壓力的開始,才會有美妙的過程和結(jié)果。
2、 吃飽是第一,營養(yǎng)是第二
媽 媽們都知道,母乳在第六個月之后,熱量就降低,寶寶每天靠吃奶,滿足不了身體發(fā)育需求。于是一個問題出現(xiàn)了:如何給孩子增加營養(yǎng)?
既要考慮如何讓孩子吃下去,又要考慮喂的東西是否有營養(yǎng),這可真讓媽 媽為難。更為難的是,為了怕孩子以后偏食和挑食,還要考慮品種多樣化一些。顧得了東顧不了西,孩子肯吃的,可能營養(yǎng)不夠,我們挑的有營養(yǎng)的食物,孩子未必有興趣吃……我也被這些問題弄得有點一籌莫展。后來,我決定回到最原始的問題上來:只要孩子不餓就行。至于營養(yǎng),先擺在第二吧。當然,如果能挑到一種食物,孩子既愛吃,又很有營養(yǎng),那是最好的。這方面,我還要繼續(xù)做點“研究”,呵呵。
3、吃飯,快樂是基礎(chǔ)。
我現(xiàn)在覺得,養(yǎng)好一個孩子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就是要讓孩子快樂。快樂是第一要務(wù)。包括吃輔食,也要快樂地吃。我相信孩子也有心理低潮期。當大人心情不好時,胃口就比較差,孩子也一樣。所以,我現(xiàn)在喂輔食,總是把抱到他最喜歡呆的位置,逗他開心一些,然后趁勢把食物放到他嘴邊。快樂之下,總更好喂一點。前提是:不要給自己和孩子太高的飲食任務(wù),多少有吃一些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