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常規生活呢?(親子入園指導)
教師在描述規則時
應用積極的正面語言由于小班幼兒年齡尚小,語言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師在描述規則的時候盡量用清楚明確的語言來加以表達,并且要從正面來講述和要求孩子,以免引起誤會。如,對于新入園的孩子,教師不應該說:“不要用別人的毛巾”,而應當說“用你自己的毛巾,上面繡著你的名字”,這樣更容易使幼兒理解。
教師要按一日生活的順序制定常規
教師在制定常規時應當考慮到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和活動量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出切合實際的常規。教師還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幼兒較多的獲得自由活動的機會,盡量避免呆板的活動。
耐心的講解和示范必不可少
初入園的幼兒對幼兒園的環境、活動內容都還不熟悉,也不習慣按一定的要求去行動,這時就需要教師做出耐心的講解和示范。比如,在教孩子正確的洗手方法時,教師可以配合歌謠來示范,使幼兒印象深刻,繼而完全掌握。
常規的建立需要反復練習
小班幼兒剛剛進入集體生活,對于新的常規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常規的建立需要依靠反復練習。因此教師要持耐心細致的態度,幫助幼兒在適應新的集體生活的同時,逐步習慣按照常規的要求去做。班級老師和保育員之間也應該相互配合,采取一致的標準和要求,促使幼兒自動、自主地遵守常規。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后,生活有了相關的安排與規范,這與寶寶們之前在家的生活多少有些的沖突,因此對于提前規范孩子們的生活很重要,尤其是要教會孩子能夠自理,這也與其盡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