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生活經(jīng)驗 促進有效學習
案例;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師找兩位學生A、B到講桌前)
師:今天老師請兩位同學和我一起來為大家上課,他們比起來,誰高誰矮?
生:A比B高。
師:A比B高多少?
生1:A比B高半個頭。
生2:A比B高一點。
生3:A比B高幾厘米。
……
師:像同學們說的這些“高半頭”、“高一些”、“高幾厘米”等,我們通常這樣說“A比B高一些”。(板書:一些)你能用這句話來說一說嗎?
師:還可以怎樣說?在小組內說一說。
生:B比A矮一些。
師;如果老師和B比起來,怎么樣?
生4:老師比B高得多。
生5:B比老師矮得多。
……
師板書:很多
并提出:為什么A和B比你們說高一些,而我與B比你們說高很多?
生6:A比B只高一點,而老師顯然要高得多。
生7:A比B只高幾厘米,而老師比B高很多厘米。
生8:A和B差不多高,所以可以用高一些,而老師比B相差很大,所以要用高很多。
……
師:生活中有很多“比較”我們能用“一些 ”、“很多”來描述,數(shù)學中也有很多東西要比較,你們也能用這些來說一說嗎?
出示情境圖:小猴折了54個五角星,小豬折了12個五角星,小貓折了58個五角星。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說一說。
生1:小猴折的比小豬多得多小豬折的比小猴少得多。
生2:小貓折的比小豬多得多,小豬折的比小貓少得多。
生3:小貓折的比小猴多一些,小猴折的比小貓少一些。
……
反思: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數(shù)學學習是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基礎上的一種自主建構過程。本節(jié)課學習之前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些有關“多少”、“數(shù)的大小比較”等的知識基礎,但由于“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是對數(shù)的相對大小的一種描述,如果直接讓學生自己去比較54、12、58,學生對什么情況下用“一些”,什么情況下用“很多”,可能很難把握,這樣的建構活動就顯得蒼白無力。而本節(jié)課創(chuàng)設了一個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比高矮的活動,激活了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根據(jù)實際活動體驗到“一些、很多”究竟應該如何應用,再把這種體驗自覺地應用到對這幾個數(shù)的已有知識經(jīng)驗固然重要,而如何去激活、這些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則顯得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