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率與概率》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上課伊始,我首先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拋擲一枚硬幣10次,其中正面朝上6次,那么正面朝上的頻數是多少?頻率是是多少?以此幫助學生復習頻數與頻率的概念。再提問: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多數學生答1/2。從而引出課題:頻率與概率。再接著讓學生看書159頁內容,請一名學生上臺演示什么是一次試驗,教學時,由于事先對試驗要求強調不夠,導致學生做完了一個步驟不知下一個步驟。以后上課這樣設計可能會更好:(1)看書;(2)按書上的要求(問題)列出你應該做的?(可分為以下幾步:1、每人做30次試驗,然后將記錄的試驗結果填入下表:
牌面數字和234頻數 頻率
2、根據上表制作相應的頻數分布直方圖。3、觀察哪種情況的頻率最大?4、匯總(6個同學一組)數字和為3的情況,并填寫書中表格,并繪制相應的折線統計圖)
(3)試驗。
“議一議”這個環節,課本中問:在上面的試驗中,你發現了什么?問得過于寬泛,不如改為“在上面的試驗中,觀察你得出的圖、表,你有什么發現”?如果繼續增加試驗的次數呢?再讓學生組與組之間交流圖表及發現的結論,可要求學生寫下自己的發現,然后再估計試驗次數很大時,兩張牌的牌面數字和等于3的頻率。
而后,我在黑板上匯總全班各組的數據,這里其實可以讓學生自己匯總,充分發揮他們的組織能力。
再是說明頻率與概率的關系,這里可以讓學生研討,再小結說明。
本堂課由于環節設計的不夠細致,導致一節課沒有完成教學任務,用了兩節完成。
本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
1、引課、創設情境;
2、試驗過程中各步應做哪些工作?
3、怎樣組織小組匯總,怎樣組織全班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