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導學案(人民版)
預習導航:
1、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______________的 權利和義務。公民要學會運用_______________來維護自己受教育的權利,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2、在我國,男女學生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受教育權。
學習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活思維。
近年來,有一些家長只顧眼前利益,讓孩子棄學經商、從工。社會上出現了一個特殊的工作群體:“小保姆、小商販、小童工……”。試問這樣對待未成年子女公平嗎?為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老師做引導)
二、活動過程
活動一、看案例,答問題。
閱讀教材第9—11頁的三個案例,試回答教材中所提出的問題。(可讓每一組進行討論,最后請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有不同的看法。)
活動二
學習“法律鏈接”的內容,試運用“法律鏈接”的內容去分析解決問題。與前面的看法進行比較有何不同。
活動三(練一練)
1、小美家住在農村,有兄妹倆,可家里經濟比較困難,在上學這個問題上,她的父母說:“女孩子就算了,讀那么多書做什么,就讓你哥上吧!你在家還可以幫幫我們”。她父母的說法( )
①符合男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的要求②違背了憲法和義務教育法的規定③是為了振興家庭經濟④不利于家庭和諧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某校為了減少學生的洗梳時間,竟要求全校女生將長發剪短。李靜非常心疼自己留了六年的長發,堅持不減,結果學校將她拒之門外。據此回答2—3題:
2、學校的做法( )
①有利于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②違背了義務教育法的規定③符合憲法關于教育權的規定④侵犯了李靜的受教育權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針對學校的做飯,李靜可以采取的解決問題的措施有( )
①與學校協商解決②告訴爸爸媽媽,到校與校長大吵大鬧③將學校告上法庭,依法維護自己的受教育權④找人將校長扁一頓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活動四:課后訪談
接受教育,不僅僅是我們的愿望和要求,更是憲法賦予每一位公民的權利。今天,我們在學校讀書,就是在享受法律賦予我們的受教育權。這一重要的權利,并不是每一個我們的同齡人都能享受到的。我們的祖輩們也可能沒有充分享受到這一權力。讓我們去訪問家長或其他長輩,看看他們有沒有經歷過想上學卻沒有機會的痛苦,聽聽他們的想法。(溫馨提示:一定要形成書面形式。)
小試牛刀:
1、從xx年開始,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陸續取消了對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的一些限制,這樣做能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