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啦》
談話導入:放學了,我們要帶好哪些東西呢?
2.游戲:我來選。
(1)在講臺上擺放一些物品,如鉛筆盒、書(寫了自己名字的書和寫了別人名字的書)、玩具、毛巾、削筆刀、作業本等。
(2)學生上臺選擇并說明選擇的原因,教師相機指導。
3.學生交流:放學了,我們要帶好哪些東西?
4.教師小結:放學回家時要帶全自己回家學習時需要的東西,如橡皮、彩色筆等。
(設計意圖:品德與生活教學應該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建構的過程。課前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實際存在的行為,通過課上的交流、分析、操練,使學生懂得怎樣文明有效地課間,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活動二 小記者采訪團
1、師:老師在放學后去幾個小朋友家進行了采訪,讓我們看看他們放學時遇到了什么問題呢?
2、多媒體演示:一位小朋友邊走邊看小地攤;一位小朋友到小朋友家玩,媽媽正在著急地找孩子。
3、 你們想不想采訪一下身邊的同學,問問他們怎么想的?
4、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組選出一名小記者,組成小記者采訪團。
課前老師把設計好的調查表發給學生,學生填寫好,供上課交流。
5、 小記者提問,采訪主題:平時放學后,你是怎么做的?你覺得這樣做好不好?為什么?
6、 學生匯報交流。
7.教師小結:放學后要按時回家,不做危險的活動,不在外面逗留。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引起學生共鳴。學生通過“小記者采訪團”的活動,提供學生交流的機會,感受到課余活動的豐富多彩,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活動三 守時小能手評比
1.師:這節課同學們的表現真棒!我通過和大家的學習剛剛編好一首兒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收獲的快樂。兒歌內容是這樣的:
鈴聲響,別著急,書本和筆要清理;
小書包,本領大,裝下學習好伙伴;
離開前,要檢查,好的習慣要堅持;
不嬉戲,不停留,安全回家最重要。
2.老師范讀兒歌,學生跟讀兒歌,同桌互相讀兒歌,再齊讀兒歌。
(設計意圖:兒歌教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通過誦讀兒歌,進一步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
3.師:發布評比按時回家明星的信息。希望每位同學每天都能做到按時回家,爭取人人都是守時小能手。
(設計意圖:品德與生活教學具有開放性,教學時空應把課上、課下的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課后的評比活動,促進學生的知行統一。)
第二課時
活動一班級調查“回家的路上”
1. 班級調查:放學后,那些同學是獨自回家的,哪些同學和伙伴一起回家,哪些同學是由家長接回家的。
2. 你們回家路上都會做什么呢?
3. 觀察課本開展討論: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設計意圖:調查活動目的是給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游戲的介紹,讓學生體會到在課間活動時守秩序,才會玩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