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單元 我國的旅游勝地
方法
1 學生介紹:修筑方法
(勞動人民用肩扛、手抬、土堆等最原始的建筑的方法,將每塊重達一二百千克的條石運送到陡峭的山嶺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很多人為此付出汗水、鮮血、甚至生命;據粗略計算,修筑長城的磚石,如果用來修建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長墻,可以環繞地球一圈多。如此巨大的工程量、艱難的建筑環境,即使是在擁有大量高科技的建筑工具和運輸工具的現代社會也是難以達到的。可我們的古代勞動人民卻做到了,讓人驚訝贊嘆。)
2 組織歸納:長城的真正建造者是誰?
(長城的建造者是古代的勞動人民。所以說,人民創造了歷史,人民創造了一切。)
用途
①學生介紹:用途
長城是一項用于軍事的防御建筑工程,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而修建。在歷史上,對遏制沖突擴大,維護當地人民的生產和安全,保護當時中原地區較先進的經濟和文化,方便各民族的友好往來,起著重要作用。
②組織介紹:今天的長城發揮什么作用?
(今天的長城成為人們回顧歷史,展望未來的旅游勝地)
3、小結
組織討論分析:長城為什么被稱為“人類工程的奇跡”?
(長城凝聚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堅強毅力和高度智慧,體現了我國古代工程技術的非凡成就。)
(二):宏偉瑰麗的紫禁城
1、 進入情境,
①提出問題
②組織介紹:故宮過去叫什么?紫禁城在什么地方?
(故宮過去叫做紫禁城,位于首都北京的市中心。)
③組織質疑:看到這么大的紫禁城,4 人們想知道什么?
(紫禁城有多大?都有什么用途?)
④小結:人們想知道紫禁城的規模和用途。
2、解答疑問,匯報成果
(1)規模
1 學生介紹:紫禁城規模
紫禁城 ,明清兩代的皇宮,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房屋9999間半,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是我國現存最大的、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紫禁城由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組成,其中外朝有著名的故宮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內廷由后宮和御花園等建筑組成。整個建筑群以神武門、三大殿、午門、天安門為中軸,宮殿層層疊疊,萬戶千門,異常壯觀。
2 組織分析:這么宏偉的紫禁城是由誰建造的呢?說明什么?(古代勞動人民建造的,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是令人贊嘆和佩服的。)
(2)用途
1 學生介紹:紫禁城用途
(外朝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召見群臣的地方;內廷是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以及眷屬居住、游玩的地方。)
2 組織分析:紫禁城的用途是什么?為什么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皇帝生活的地方。“紫”是指紫微星座,象征帝王。“紫禁”的意思就是帝王的門戶有禁,不得隨便入內。在封建社會,沒有皇帝的準許,皇親國戚都不得入內,老百姓甚至連走近看看都是犯禁的。)
3 組織介紹:今天的紫禁城的用途是什么呢?
(今天的紫禁城已建成為故宮博物院,供人們參觀游覽。)
(三):總結
說一說:在了解了長城和故宮的過去及現在后,自己有什么想法?
板書:
第一課 長城和故宮
人類工程的奇跡 宏偉瑰麗的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