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全冊教案
第一單元:我的鄰里生活(3課時)第一課時: 備課時間:2月24日
課題:鄰居家的小伙伴
教學目標:理解并珍惜鄰里小伙伴的友情,學會一些與同伴相處的技能,體驗鄰居的關愛,為鄰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重點:體驗友情,學會互相關愛。
難點:如何化為行動,在生活、學習中做到與小伙伴互相關愛,互相幫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通常把自己家邊上的人家,叫做鄰居。你們有鄰居嗎?在鄰居中你有沒有自己的好伙伴?你能向大家介紹你最要好的小伙伴嗎?
二、學生先思考并完成下表。
我的好伙伴
姓名:
我們經常在一起:
我們能成為好伙伴,是因為:
三、學生交流各自的好伙伴,體驗鄰里伙伴之間的友情。
四、故事欣賞《雅各布的故事》
五、學生討論:為什么故事中的小伙伴能成為好伙伴?
再把討論的結果記錄下來。
六、學生看圖說說圖中小伙伴之間產生了什么矛盾,他們是怎樣解決的;
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說說自己和小伙伴之間曾經發生過什么矛盾,是怎樣解決的,現在還有解決不了的矛盾嗎?
七、學生看圖,說說圖中的鄰里是怎樣互相關心的,并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鄰里為自己家做過哪些事情,自己又為鄰里做過哪些事情。體驗“遠親不如近鄰”。
八、師小結:鄰里之間要互相關心和愛護,要互相幫助,要為鄰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九、美文欣賞《好鄰是棵父親樹》
課后小結:
學生通過故事,并與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鄰居的重要性。
上課時間:第二周
第二課時: 備課時間:2月25日
課題:不給鄰居添麻煩
教學目標:是學生明白鄰里相處要講公德,能為別人著想,相互謙讓,相互寬容;逐步樹立民主意識,學習用民主協商的方式解決鄰里之間的矛盾。
重點:是學生明了鄰里之間相處的準則。
難點:讓學生建立起為別人著想,謙讓、寬容的良好品質。
教學過程:
一、討論:怎樣多為鄰居想一想。
師:上一節課我們通過學習知道鄰里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那么在平時的生活中你們注意怎樣做了嗎?
學生先看圖,說說圖意,體會怎樣為鄰居著想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平時是怎樣做的。
二、討論:有了麻煩怎么辦?
師: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有時候在不經意時也會給鄰居添麻煩,請你看一看圖中的小朋友給鄰居添了什么麻煩?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