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全冊教案
3.揭示活動主題:我的一家。
活動(二)——了解長輩愛長輩
1.出示圖片。內容是:園園、盼盼和幾個小朋友正在向同伴介紹照片中的家人。
2.討論: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在說些什么?
在學生回答時,教師相機引導,介紹家人可從生日、屬相、長相、職業、愛好、品質及自己的感受等多方面來說。
3.小朋友帶著照片,和父母一起在小組內互相介紹,然后推選對父母長輩最了解的小朋友上講臺向全體師生介紹。
4.游戲:心有靈犀。
長輩對孩子十分關愛,也十分了解,可孩子對長輩呢?請在各自的題板上寫自己父母最喜歡什么或喜歡干什么、吃什么。
第二課時
活動(三)——歡樂家庭故事多
1.教師介紹一個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小故事。
請小朋友說一說家庭生活中歡樂的小故事,師生共同分享。
例如:陪爺爺、奶奶散步,聽父母講故事,外出旅游,一起游戲、勞動……
2.親子游戲:我做你猜。
出示一個詞或一句話,孩子只能用形體比劃,家長來猜。
例如:題板上出示一些成語,表示生活用品、動植物名稱等各類型的詞和句子(狐假虎威、電風扇、猴子、我愛媽媽……)且只能讓孩子看到,然后孩子用各種形體動作來比劃,家長猜答案。
活動(四)——親親熱熱一家人
1.以小組為單位,家長和孩子共同布置展板《親親熱熱一家人》。
照片可修剪成各種形狀,展板上可用各種色塊及圖案來裝飾。
2.自由參觀,相互交流。
鼓勵孩子間、家長間、孩子與家長間充分交流,再次體驗家庭生活的幸福。
3.小結。
我愛我家,我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我愛我家,我們一家人相親相愛;我愛我家,這里每天都有歡樂的故事……
4.在《可愛的家》歌聲中,學生、家長、老師一起唱起來,跳起來,結束活動。
我是家中小成員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情感,增強學生的自理意識和主人翁意識。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學著做。不依賴父母,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使學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員,熱愛勞動也是愛父母的表現,學會一些勞動的知識和技能,初步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4、通過小組交流,角色扮演、競賽等活動,引導學生自己的事自己做,讓學生體驗到勞動的樂趣。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欣賞歌曲:《我有一雙勤勞的手》
二、故事屋
1.聽老師講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想一想:(1)小猴會有什么結果?
(2)生活中,如果我們的事情都依賴爸爸媽媽,我們會變成什么樣子?
三、照鏡子
1.和園園比比,圖中園園做的事,你會做嗎?請在會做的圈中打“√”。
2.小組交流:(1)有哪些事是暫時不會做的?你將怎么辦?
(2)你還會做哪些事?
3.教師總結。
四、小品表演
1.小組交流:在生活中,有的小朋友穿衣服要別人幫助,還有的小朋友是怎么穿衣服的?
2.請每組推選幾名學生上臺表演。
請扮演的孩子談談自己的感想,請觀看的小朋友評評,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我會做,我能行”競賽活動
1.設定競賽項目:根據實際情況,除了書上提供的兩個活動項目外,還可增添其他項目。
2.分小組討論競賽項目的要求和規則。
3.評選出自理小能人,教師給自理小能人發小紅花。
請自理小能人談談自己的感受。
第二課時
一、畫一畫
1.描繪心中的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請來畫一畫你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