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全冊教案
2.交流展示:請將你的得意之作向大家作一介紹。
二、小小討論會
1.小組討論:(1)為了使家更漂亮,你曾經為家里做過什么?
(2)如果現在請你來當一回設計師,你將如果根據你家的情況來設計。
2.大組交流。
三、實踐操作活動
1.操作活動內容:繪畫、書法、做手工、養金魚。
2.操作活動過程:(1)根據學生的興趣分組。
(2)學生在組內交流做法(如繪畫組,可說說要做哪些準備以及畫什么等,學生討論時,教師提出合理建議)
(3)分組操作活動(在課堂上能做到,要求學生當場做;在課堂不能做到的,回家做)
3.活動成果展示:展示學生在課堂上已經完成的作品。
4.教師總結。
四、課后延伸活動
1.向父母請教:如何使家更漂亮。
2.設計、布置房間。做得好的同學可邀請其他同學到家里看一看,并請他們作評價。
在爸爸媽媽關心下成長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和認識到自己是在爸媽的關心下成長的,父母為自己的健康成長付出了無私的愛。從而激發學生感激父母、熱愛父母的情感。
2、知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為父母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從小處學會關心、體貼父母。
3、培養學生搜集、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知道父母把自己養大不容易,學會回報父母的技能。
4、通過調查、尋訪、共同回憶等親情活動,通過誦讀兒歌、演唱歌曲、情境體驗和孝心行動等活動,讓學生感受父母關愛的幸福,懂得要心存感激,學會關心父母。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報課前的小調查、小搜集的情況
1.同學們,愛的尋訪,真心的收藏,你的成長足跡清晰可見。請來“愛的小屋”交流交流。
2.媒體出示:小腳印、小衣服、小帽子、小奶瓶、學步車……
⑴這些東西你熟悉嗎?在哪兒見過?何時用過?
⑵展示自己課前搜集來的有關小物品。
3.從這些物品中,怎么能看出你的變化呢?
二、活動:尋訪成長的足跡
1.分四人小組活動,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證明你長大的足跡呢?記下你觀察到的結果。
2.各小活動:
比比看看活動:
⑴學生取出自己帶來的小腳印圖或相冊中出生時印有腳印圖,與現在的腳比。也可以分別量一量,記下來。
⑵用毛衫與身上的毛衣比,發現了什么?用自己的話敘述一下。
⑶小帽子與現在的頭比,得出什么結論:頭長大了。
⑷小奶瓶,以前每次吃多少牛奶,而現在每頓吃一碗飯。
……
3.小組活動的小結:
同學們,通過剛才大家的比比看看,你們發現了什么?(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自己的感受)
4.問問、稱稱、量量活動
⑴實物演示:搜集自己出生時躺在磅秤上的照片(學生分別上臺介紹:當時自己的體重、身長)。
⑵現在稱一稱:教室的一角放一臺秤,現場稱出學生的體重,量出身高。
⑶對比:你又發現了什么?產生了什么疑問?(引導學生開始關注數字背后的事)
5.幸福的回憶活動
⑴請家長上臺演示一組自己孩子成長的照片。邊出示照片,邊敘述這是什么時期?當時有什么難忘的小趣事?激發學生對自己成長歷程的關注。
⑵電腦媒體出示書上的餓一組照片,配有母親敘述的錄音(此錄音從另一角度介紹,突出母親把孩子養大太不容易啦。激發學生愛父母的情感)。引導到“聽媽媽真情訴說”活動。
⑶請出另外一位家長:介紹孩子成長中,最感人的一個故事。